《怒火战猴》登陆北美院线,印式动作片如何打动好莱坞?(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而在《好莱坞报道者》看来,《怒火战猴》最独特之处还是其文化寓言性:“帕特尔将他最喜欢的动作人物(李小龙、约翰·威克)的技艺、英雄情感与他的印度族裔身份和神话相结合”。不过也有媒体并不那么认可,《纽约时报》认为该片“动作场面流畅凌厉,但缺乏灵感”,IGN网站则批评“帕特尔的诚意与笨拙的宗教形象发生冲突,中规中矩的动作场面难以拯救混乱的政治表达”。
近年来有不少印度电影出口海外,在北美和全球市场获得不错票房和关注度,既包括载歌载舞的传统“宝莱坞”制作,也有来自南印“托莱坞”的新贵。去年宝莱坞巨星沙鲁克·汗主演的动作惊悚片《帕坦》取得北美1748万美元、全球1.28亿美元的票房成功,前年“托莱坞”推出的英雄史诗片《RRR》,也在美国收获1486万美元票房。
作为传统印度(印地语)电影产业代表的宝莱坞,在疫情之后曾遭遇不小危机,这个年产量达1600部的电影基地,在疫情、国际流媒体平台和托莱坞的多重夹击下,一度陷入大面积亏损,就连阿米尔·汗都力不从心。2023年,宝莱坞似乎重新找到了方向——用更加娱乐向、国际化的高成本动作片打开海外市场,《帕坦》的成功就是例证。
“呼应了印度眼下的政治环境”
与帕特尔赖以成名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样,《怒火战猴》虽然由印度裔影人主导、基于印度文化、在印度取景,但并非纯粹的印度电影,其“环球影业”的投资背景注定让影片带上好莱坞视角。在美国生活着大约440万印度裔人口,在文化属性上,他们更容易成为《帕坦》这类印度电影在北美的忠实观众。
不过,上述影片在提供所谓“异域情调”的同时,又难免陷入“刻板印象”,尤其是对于印度社会、宗教和政治层面的负面描绘,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争议。当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曾被批评将孟买的贫民窟描绘得过于黑暗,这次《怒火战猴》同样也遭遇了媒体和观众的质疑。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有观众在看过《怒火战猴》后,肯定其“将高强度的动作戏与文化沉浸感完美结合”,但也有人认为“这情节不过是翻拍上世纪80年代的宝莱坞动作片,很老套,摄影也很糟糕”。而在《时代》杂志力邀的印度裔影评人希德汗·阿达卡看来:“《怒火战猴》在动作戏中加入对印度政治的批判,初衷是好的,但没有抓住要害。”
阿达卡认为,《怒火战猴》对片中的大反派——一名宗教领袖的揭批,让人联想到印度在莫迪领导下不断抬头的民族主义势力,影片中反派对于当地村民的清洗,也容易与印度当局在东部驱赶穆斯林的新闻相关联。而男主角所代表的印度教(神猴)属性,令其用暴力对抗右翼民族主义的立场,又显得有些自相矛盾,呼应了印度眼下的政治环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