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宝”传奇:数十位大师耗费8年心血用国库秘藏翡翠制成(12)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对于这段佳话,蔚长海只谦虚地摇摇头说,没有的事。他说,虽然曾有港商在车间说过“这东西值两个亿”,但那不是指美元。仔细一想,美国以国家行为购买,更是误传,不符合国际间交往的惯例。
郭石林大师在精雕《四海腾欢》。
玉不能言
讲到这里,“四大国宝”的故事也就到了尾声。然而,有关“卅二万种”的谜团,却仍未解答。它为什么叫“卅二万种”?它产自哪里,曾经属于谁,又是如何在百年流离中藏头现尾的?“卅二万种”在1955年以前的经历,至今没有权威说法,传说更是五花八门。
流传甚广的说法是,上海解放后,有人以人民来信的形式向上海军管会举报:外国洋行的地库里藏有巨型翡翠,正欲撤离中国。陈毅一声令下,这批翡翠被拦下来,收归国库。
还有的说,解放前后,仓皇奔命的国民党权贵们,将许多来不及运上船的货物丢弃在上海吴淞口码头。这些货物里,就有三个木箱和一只帆布袋子。当时军管会负责清点的人员不识货,并未在意这几块石头,就直接把它们运进了仓库。
蔚长海偏向于认为,滇系军阀“云南王”龙云曾是整块玉的主人。证据就是,切割后的“卅二万种”,在其中一块上写着“龙云”二字。
还有的说,晚清年间云南官员向慈禧太后进贡了这块玉,正因如此,在作坊里制作时才能被王树森撞见。
虽然坊间传说很多,但终归只是传说。相对于流转过程,“卅二万种”少了的那一块,才更值得追寻。
时间回溯到1987年,王树森老人病重不起,当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他对人说出了心中的一段未了之事。
他说,自从见到这四块翡翠,就有个疑惑:把这四块料拼在一起,不是一个完整的“大土豆”。从纹理看,被切掉的一块,起码占玉料的四分之一。
王老先生接着说,大约在50年代,他游览颐和园时,见过一幅供展览的翡翠插屏,总觉得似曾相识。现在想来,颐和园翡翠插屏和“卅二万种”的“种、水、色”以及石头纹理,两者极为相似。而且,文物局的王世襄也曾跟王树森说过,缺失的一块有可能在颐和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