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这片田地里有一座石碑,竟然隐藏着一个神秘的王朝!(4)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据《唐兀公碑》《述善集》所载,闾马“多获功赏,然性恬退,不求进用,大事既定,遂来开州濮阳东,拔付草地,于民相参住坐……”所谓“大事既定”,应是蒙古灭掉南宋,一统天下。“拔付草地”是指由政府划给土地做牧场。“于民相参”,则是说明唐兀闾马不是普通居民,而是“官户”。由此看来,闾马来濮阳并不是个人行为,元统一天下后“百万大裁军”,唐兀闾马应是从野战部队“转业”到地方的。
元初,由于连年战乱,中原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元世祖忽必烈命“宗王将兵镇边檄襟喉之地,而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屯之”。濮阳地处中原,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忽必烈安排了大批屯田部队。他们“上马则备战,下马则屯聚牧养”。唐兀闾马就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转业”到濮阳的。他的后代也一直没有脱离军籍。到四世唐兀崇喜(杨崇喜)仍任“军民万户府”的“百夫长”。
部队转业屯田,有点类似于现在我国内蒙、新疆等地的“建设兵团”。唐兀家族虽说仍是军户,但在结束了数十年的动荡岁月之后,在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新环境里,唐兀氏家族修建房屋、添置家产,终于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在杨什八郎村,杨姓族人向来以通情达理、团结和睦而闻名乡里,堪称濮阳地区尊守传统道德观范的典范,颇有点“克已复礼”的意思。据杨成贵老人讲:杨姓族内从来没有发生过打架斗殴骂大街现象。农村常见的赌博陋习在杨什八郎村更是看不到。一家有事,众人帮忙。在柳屯一带,杨家虽说“人多势众”,但与周边的村庄从来都是和平共处。据了解,杨什八郎村的这些特点是来自于本族的乡规民约一一《龙祠乡社义约》的影响。
斑驳陆离的唐兀公碑,在渡过人世浩劫之后,虽然是伤痕累累,但在它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读出了文化的沧桑。唐兀公碑矗立于深秋的旷野中,默默地穿越时空,坚定地伫立在岁月的高深之处,只有秋雨寒风相伴,孤独寂寞凄凉。
轻轻抚摸《唐兀公碑》,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一个穴位。从那冰凉的石碑中,我读到了一个王朝奔腾的血脉、风操凛凛的气节。这石碑仍然有一种宁静的力度、沉默的力量,虽然伤痕累累,仍不减傲视风云的雄气、霸气。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