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花巷:一面传统古朴一面温柔浪漫(3)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期待更多街头“博物馆”“艺术馆”
背街小巷的修缮工程即将结束,而保护和活化老街巷的课题将永远进行下去。“文化保护和传承永远是进行时,我们对于老街区、老建筑‘形’的修缮和保护,是为了唤起‘人’的文化自信和情怀。只有久久为功,让更多人身体力行参与到古城保护中,才能代代延续文脉。”市古城办工作人员说。
修缮后的花巷如何活化,植入哪些业态,也聚焦了各方关注。“花巷的历史风貌特色鲜明,呈现不同时期闽南传统建筑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的历程,可以通过几类文化复兴策略,吸引更多市民来到花巷;也可以设置一些街头小型博物馆、艺术馆,将花巷打造为艺术文化街区。”闽南文化研究者洪泓说。
“花巷将承担中山路功能的补充,未来也将成为泉州文化展示的窗口,在保护和发展中寻求平衡点。”泉州市古城办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手记
“绣花”功夫呵护古城
一条200米的花巷,下足了“绣花”功夫,记者实实在在感受到工匠们花了很多心思。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宏大命题,在城市建设者们精心呵护古城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的细节里管中窥豹。
小规模、渐进式、有温度的“微更新”街巷提升项目,盘活了古城民居建筑,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开设极具泉州文化特色的文旅产业。重焕光彩的古城老宅、老街小巷吸引了客栈、咖啡厅、民宿等诸多文化业态进驻,年轻人逐渐回流,古城在保护与利用中实现良性循环。
古城修复既是对街区、建筑的修缮,也要在更广的范围里唤起人们对古城保护的文化自信和情怀。这几年,通过市区中山路、金鱼巷、花巷等一批背街小巷的系统性提升,从最小单位街巷着手,打通古城筋络,既是保护古城的重要措施,更是为了留住“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发动更多人共建“世界的古城、活着的古城”。(殷斯麒)
【编辑:黄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