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不起眼”的985,曾是民国最“壕”大学(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沈阳遭日军侵占,无情的炮火震碎了东大校园的宁静。东北大学的师生在严词拒绝了日方的“慰问”与资助提议后,当即辞职或退学,他们被迫离开家乡,踏上了长达15年的流亡之路。从此,一路求学,一路抗争。
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东北大学面对时代的车轮毫无招架之力,近十年的苦心经营,就这样被轻易碾过,付之一炬,成为中国第一所流亡并且持续时间最久的大学。
东大师生们离开后,精心修筑的校园被日军征用为兵营,曾经供学子们潜心学习的图书馆,却在东北沦陷后成了日军的养马场。东北大学多年积累下来的资产毁于一旦,各项财产损失合计超过2600万元。
历经颠沛流离来到北平的一众师生,恰逢前任校长张学良在此地主持军务,通过其多方协商,师生们才有了临时的安身之地。彼时的他们并没有料到,这仅仅只是这趟漂泊之旅的开始。
1933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正式承认了日军对东北的侵占,震惊全国。随后又在1935年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秦土协定》,让出了冀察主权。
这一切,让包括东大师生在内的全国爱国人士为之心寒。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军队各界同胞,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
同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心怀激愤的东北大学师生冲在最前列,成为运动的主力和先锋。
图源@文化客厅
从1931年开始流亡,到1946年学校迁回沈阳,整整15年的时间里,东北大学西上北平,辗转开封、西安,南下四川三台,命途多舛。而东大人也跟着漂泊他乡,他们有的投身革命,激昂文字;有的投笔从戎,奔赴疆场。
他们之中,有被俘后宁死不降、写下“誓扫匈奴不顾身”的“少年铁血军”总司令苗可秀;
有驾驶飞机“纸片轰炸”日本、被周恩来赞为“德威并用、智勇双全”的佟彦博;
有揭露国民党卖国行径、毛主席亲自签署新中国“第00001号烈属证”的丛德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