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版《人生大事》:他们是“种星星的人”,还为水手设计“航海葬礼”(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向遗体鞠躬
葬礼的蜕变
曾经从事丧葬行业的人,普遍社会地位并不高。葬礼甚至在重庆俚语中也并不好听,被叫做“死人板板”。
在重庆人杨先生的回忆中,中学时班里一位同学,家里从事做白事、卖花圈的生意。就因为这样,他便被同学们取了讥讽式的外号嘲笑,这样的嘲笑贯穿了他读书三年的时间,后来,这位同学从来不会主动提到父母的职业。
虽然这是孩子们年少无知犯下的错误,但也侧面反映了殡葬行业的从业者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尴尬地位。《人生大事》中特意将“上天堂”与婚庆公司设计为门对门,也是在凸显“婚丧”红白事中,民众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重庆版《人生大事》:他们是“种星星的人”,还为水手设计“航海葬礼”


实际上,殡葬行业在日趋老龄化的社会中却愈来愈重要。据福寿园国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死亡人口数量已超过1000万,但目前全国4000多个殡葬服务机构从业者约8.6万人,相比死亡人数,从业者数量显然较少。当然,这并未计算民营机构及个人。
“从形式上,老旧的一套逐渐在被改良甚至被改变。”孙志红是目前新桥安乐堂的首席礼仪师。她说,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重庆本土的葬礼还是以搭棚子、找乐队表演、找道士做法事、聚集亲属打麻将的一套流程为主,也有一些地方沿用孝子摔碗等更为传统的仪式流程。
但2000年以后,殡葬的形式和理念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无论是殡葬从业人员还是家属,越来越希望给逝者提供一个更有缅怀气氛、更能还原逝者生平特点,或者是更遵从逝者遗愿的葬礼。特别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孙志红说,自己曾主持过一位30多岁女士的葬礼,家人因为她喜欢旅行,特地给她安排了一场看樱花、温泉主题的“旅行葬礼”;还有一位老先生,当了一辈子船员、水手,他的葬礼在后人的要求下,主题被设定为航海中的远行;还有一位捐献了遗体的13岁小女孩,他们为逝者专门设计了一场蓝色主题葬礼。
“并不是抛弃传统。”孙志红说,新的葬礼形式并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用更文明的方式来体现传统。更重要的是让参与者感受到对逝者的哀思,甚至是让逝者的生平更为立体地展现出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