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弃儿到当代传奇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故事水晶球里的寓言(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温特森曾回忆道:“我从不相信我的父母爱我。我设法爱他们,但徒劳无功。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学会如何爱——付出爱与接收爱。我着了魔似的、巨细靡遗地书写爱,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都认为它是最高的价值。”在小说《守望灯塔》中,她借着角色之口道出爱在她的心中的崇高价值:“我曾经相信爱是至高无上的,我现在仍然保持着这一信念……爱一旦烧尽,这星球也就死亡了。”她的作品中贯穿着对“爱”的求索与思考,关于对爱的追踪、诱捕、失去和渴望是她永不厌倦的写作主题。她在《写在身体上》里提出“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探讨人类“失去爱”与“追寻爱”的困惑。而在《时间之间》里,她一边对莎士比亚的经典进行重新想象,一边持续追问着“人们需要多久去重建爱和生活”的问题。

从弃儿到当代传奇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故事水晶球里的寓言


▌ 《写在身体上》
在温特森的笔下,爱有着众多的形式,包括浪漫的爱情、激烈的性爱、对朋友的爱、对孩子的爱、对宠物的爱……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根源,一起指向“对生活的热爱”。这位在年少时便饱尝爱之失落的天才作家,不仅用或温暖或冷峻的笔触,孜孜不倦地详细描摹“爱”的形态,她更将它看作一种绝对自由、超越一切的事物,正如她所言:“这世界没什么,是爱造就了它。”“这世界消失得不留痕迹。只有爱还在。”
温特森曾在世界潮流犹自保守的时代,因性取向问题与小说中的笔法而饱受争议,人们为她的写作贴上格外醒目的“性别”标签,探寻她的同性恋身份,猎奇、考究作品中爱的主体究竟是男是女,而在大体上忽略了作者对爱的本质内涵的强调。针对很多人对待“爱”的苛刻标准以及作茧自缚的刻板印象,珍妮特·温特森曾在采访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她认为爱本不应被范围限定,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人们仍被一些模糊的界限所牵绊,委实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我们用许多种迥然不同的方式讨厌着彼此,却只会用一种狭隘的、俗套的方式去爱彼此……我觉得如果能够更多地去专注于爱和释放出爱会更好,而不要总是担心我们爱上了谁,我们为什么去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