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见天日到矗立桥头,“潍坊象”的前世今生(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1979年孙敬明(左一)与杨传德(右一)发掘“潍坊象”的现场
十数日的艰辛劳作,让一具深埋地下十数万年的巨型大象化石终于得见天日。这具象化石体型巨大,仅门齿的最大长度就有3.05米,肋骨长1.27米。从头骨的背面看,最大横径达到1.09米,经专家考证,它生存于距今约10万年至2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代表了比南方象更为进步的猛犸象属晚期的一个新种类,研究者因此以“潍坊象”来命名这个新种属。
“大象属于猛犸象新种,我们通常所知道的猛犸象一般都分布在欧洲或者西伯利亚地区,潍坊是迄今为止发现此类种属分布的最南端。‘潍坊象’高约4米,重约6吨,属于此种形体最大者。此类大象的通常寿命在60多岁,‘潍坊象’应该在18岁左右。”回想起参与“潍坊象”化石发掘的过程,孙敬明觉得仿佛就在昨天,那时他和金昌柱两人都还是20多岁的年轻小伙,怀揣着对于考古文化的热情,一点一点将“潍坊象”化石带出了历史的沙砾,也带进了潍坊文化历史发展的历程。
发掘结束,“潍坊象”化石运抵北京,由那里的学者进行研究。随后在1984年,“潍坊象”化石的发掘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通过研究“潍坊象”化石,在《古脊椎动物学报》第22卷第1期中发表论文《山东潍县武家村第四纪地层及哺乳类化石》,详细介绍了“潍坊象”化石的相关内容,加深了考古界对“潍坊象”化石的重视。“潍坊象”化石作为猛犸象属化石的一个新种类,极具研究价值。为了让“潍坊象”化石能重回故土,上级派杨传德、孙敬明数次前往北京,几经周折努力,在北京学者的依依不舍下,“潍坊象”化石终于回归故里,并交由潍坊市(潍城)博物馆保管。但由于受当时技术和资金等一系列的时代局限性所致,“潍坊象”化石的修复还原过程一直延宕迟迟,因而迟迟未能面世,一代又一代的博物馆人只能将“潍坊象”化石好好保存,等待一个让它重新“出土”的机会。
直到2023年东风桥重新翻修建立,“潍坊象”因成为东风桥上四座石象雕塑的原型而备受关注。
伴随着东风桥上四座象雕塑的诞生,“潍坊象”化石将有望重现于世。“当时懵懂年轻,不但有幸参与大象发掘,而今垂垂迟暮于大象发掘出土45年之际,尚能躬逢大象立于东风桥头之盛典,可为荣幸之至。”2024年1月5日,孙敬明笑着对记者说,“潍坊象”化石的复原工作已经被重新提上日程。
2023年的11月28日,潍坊市博物馆举行“山东潍县中更新世潍坊象化石复原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好“潍坊象”化石资源发表了意见建议,为做好下一步“潍坊象”化石复原工作提供了科学、具体的参考依据。潍坊市博物馆将进一步完善“潍坊象”化石保护措施,尽快推进“潍坊象”化石复原工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