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刑事诉讼法学家严端逝世,支持“无罪推定”40年(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时代决定了我只是学生的铺路石”
1978年底重回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后,严端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等职,自1983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熊秋红、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玫教授岳礼玲等,都是她的学生。
张建伟接受政事儿专访时表示,24日听到老师严端离世的消息,很震惊、难过。因为此前严端只是有些耳背,气色一直很好,身体看起来不错,“严老师是突然去世,回头想一想,不必缠绵于病榻受病痛的折磨,也许这种离开世界的方式,更符合她的愿望。严老师和她的爱人徐杰老师有着一贯的人生态度,她留有遗言,不愿意给学生、同事、单位添麻烦,所以不打算搞遗体告别、追悼会等一些仪式性的活动。有人也许会以为这跟疫情有关系,就我对严老师和徐老师他们的个性的了解,即使没有疫情,他们也不会搞这些仪式”。
张建伟回忆,严端是一个气质非常优雅的教授,无论看世事,还是看学术,通透豁达。1978年重回讲台后,严端有时会偶然谈起过去的波折和磨难,“她的态度很平静,对于当时的一些人和事都讲得比较含蓄,没有一丝埋怨的情绪,更没有那种苦大仇深似的感觉。对于过去经历过的一些磨难,她抱有一种豁达随和的心态”。
张建伟说,严端还曾经笑谈自己的名字和个头儿。由于名字比较像男性用名,所以去外地开会的时候,会议主办方经常以为来了位男教授;由于个头儿比较高,所以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称她“小严”,年轻的时候叫她“大严”,年纪渐长之后就被称为“老严”。
不过,通透豁达的严端,在治学方面出了名的严格,甚至有时候不乏犀利。张建伟回忆,1979年的刑诉法与现行刑诉法相比,一些规定比较简单,缺乏细节。例如何为“证据确实、充分”,标准是什么?当时的司法实践部门的人员觉得法律规定得太概括太抽象。为此,严端到司法实务部门去调研,阅读了几十本案卷,总结出四项标准:每一个证据都查证属实;每个认定的事实都有证据加以证明;证据与证据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得到合理的排除;由证据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不具有其他可能性。“这四项标准至今仍是刑事诉讼法学界的通说,为众多学者论著所接受。”
“严老师的文风非常简朴,不是那种奢华的文风”,张建伟说,严端很注重理论跟实际的紧密结合,不喜欢空谈。他至今记得严端讲课时的一些细节,“她授课没有满嘴的学术术语,都是信手拈来的形象化的说明,非常通俗易懂。这对我有很大影响。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来说,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并不是很难的事;难的事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的讲给学生,让学生很快抓到问题的要点。严老师的声音有一种磁性,那种磁性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