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道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古代的周易等经典,不是现代西方概念里的哲学,而是生命体与气化相关的时物文理学,是《阴符经》里黄帝讲的“时物文理哲”,是现代意义的生物科学、生命科学范畴。
中国传统概念「气」到底是什么?有科学根据吗?中国传统文化专注体用化,是观察体的变,从形究气,研究气对生命体生化的形变的作用结果,所以对气也是从功能上去认识,而不是去分析气的化学成分,物质结构。我的体会,气应该有自身的气,身外的气。气的本质应该是生命体生化进程的原动力,它能够使生物通过自身的性理,生殖遗传信息,基因,表达出自我的本能,是能生,能更生的力量。肾气充盛,可使人有齿更、发长、天癸至具备生育下一代的能力;肾气衰败,人就齿坠、发落、天癸绝失去生育能力等生理变化,自力更生。一个人的气平,化才能够安,不为五贼所害,其道才静,色和,音和,气和,“八风吹不动”。
乘气动静生阴阳,从气的角度看,中医的诊断是从形究气;中医的治疗是即理顺气。《医宗金鉴》讲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阴阳的理解如何用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呢?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是天地的道,天地运行就得按照阴阳之道走;阴阳是万物的纲纪,纲举目张,万物就得按照阴阳的节律动;阴阳是变化的父母,万物的变化,万物的“象”由阴阳而生;阴阳是万物生杀的本源,万物的始生与万物的终结都是由阴阳决定的;阴阳是神明的住所,神明就在阴阳里,阴阳离绝,太极崩溃了,神就去了,物就消亡了。
阴阳之理,变化无穷,不可尽述。夫言阴阳者,或指天地,或指气血,或指乾坤。此对待之体,其实阳统乎阴,天包乎地,血随乎气。故圣人作易,于乾则曰大哉乾元,乃统天;于坤则曰至哉坤元,乃顺承天。
盖阴阳之妙,原根于无也。故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生死消长,阴阳之常度,岂人所能损益哉。圣人裁成天地之化,辅相天地之宜。
岐黄之道所由始,神农尝药。按阴阳而分寒、温、凉、辛、甘、酸、苦、咸之辨。凡辛甘者属阳,温热者属阳;寒凉者属阴,酸苦者属阴。阳主生,阴主杀。司命者欲人远杀而就生,甘温者用之,辛热者用之。使共跻乎春风生长之域,一应苦寒者俱不用,不特苦寒不用,至于凉者亦少用。盖凉者秋气也,万物逢秋风不长矣。
天在上,地在下,人、万物在天地之间,阴阳之定位。然地之气每交于上,天之气每交于下。故地天为泰,天地为否。圣人参赞天地,有转否为泰之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