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这部游戏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引发热议(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2. 经典的重塑与流行文化的融合
在众多3A游戏大作中,剧情和结局通常具有多条分支和多种可能。上述内容或许只是《黑神话:悟空》剧情和结局的其中之一。然而,根据现有信息,游戏不仅呈现和还原了大量《西游记》原著中的妖怪和元素,还明显融入了当代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学对经典《西游记》的重新解构与拓展。
在前往最终战斗的途中,摆渡老猴逐一盘点了悟空的“六根”不净。当谈到悟空的情感未能收敛、情多易伤时,他提到悟空虽然曾三次亲手杀死白骨公主,意在斩断情根,但内心依然无法真正放下。这段台词和设定直接承袭自游戏制作人参与的早期作品《斗战神》,并且让人不禁联想到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中,对孙悟空与白骨精情缘的重新演绎。
与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和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不同,《大话西游》凭借其无厘头的风格、悲喜交织的内核,以及对孙悟空情感世界的独特创作、对西游师徒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对时空穿越的创新设定,深受当时年轻观众的热烈追捧,掀起了一股解构经典的潮流。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互联网公共空间逐渐兴起。1995年,电影《大话西游》在香港上映后反响平平,但在内地各大网络论坛中却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追捧,由此引发了大量以《西游记》及孙悟空为题材的同人创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今何在的小说《悟空传》。小说以孙悟空打死唐僧为开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此改编《西游记》,在四百多年的历史中几乎是首次出现。
3. 讲述故事的数字时代先驱
《悟空传》以其塑造出叛逆抗争的孙悟空形象,迅速引发关注,成为一时热作。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这本书深刻影响了70后和80后两代人。许多当代文化和经典文学的研究者认为,《西游记》原著中对妖怪世界、凡间人情和末世人心的描写既残酷又幽暗,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反衬出师徒取经过程中展现的慈悲情怀。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代文化对西游题材的“二次创作”在精神内核上实际上更加忠实于原著。
作为80后,《黑神话:悟空》的核心制作人冯骥和杨奇显然深受这些“二次创作”的影响。2008年,供职于腾讯的冯骥和杨奇分别担任策划人和主视觉,参与了原创游戏《斗战神》的开发。该游戏以今何在的小说《悟空传》为蓝本。2011年发布会现场,作为《斗战神》主策划的冯骥与编剧今何在共同接受采访。冯骥表示,《斗战神》虽然改编自《悟空传》,但并非对“西游”故事的颠覆,而是更贴近当代的全新解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