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写作-下(创作近体诗的载体)(4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送别诗中为什么多写杨柳,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表示依依惜别之情,二是表示殷勤挽留之意。除此之外,到了清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解释。清人褚人获在其《坚瓠广集》卷四中说道:“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地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希望行容不要为离别难过,不必执著地依恋故土;而要像柳之随地可活一样,走遍天涯,漂泊海角,都要随遇而安,无往而不适。这大概是清人的引申义,是后来人发挥的想象。
2.长亭与南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有欢聚就有离别,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远行代步的或者是乘车(各种各样的车),或者是骑马(也包括其他善足的牲口)。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送别钱行之用,于是就有“十里长亭”这一说法。唐代诗人李白《菩萨蛮》词曰“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贮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一旦在诗歌中看到“长亭”“短亭”的意象,人们眼前便会浮现出在长亭古道、衰柳斜阳的背景上古人设宴钱行的情景,并油然而生“举手长老老,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依依惜别之情。近人有一首《送别》歌这样唱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李叔同词)
南浦,代指送别地。在唐代诗人笔下则更为普遍,“南浦”在诗中俯拾即是。如盛唐诗人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中唐诗人白居易《南浦别》诗曰:“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清人王琦注中引曾益曰:“南浦,送别之地。”
宋江代诗人柳永《倾杯》词中片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到了元明朝的诗词中,“南浦”的意象依然经常出现;比较典型的如清人沈树荣《送别》诗写道:“落叶枫林两岸秋,曾于南浦动离愁。只今一片江头月,不照归舟照去舟。”
总之,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只要一见到“南浦”这个意象,就会像敲击了钢琴上某一个特殊的琴键上立即会发出一片特殊的声响一样,定会在脑海里唤起一片联想,一片有关离别情怀的联想。不管是亲人离别也好,龙人离别也好、恋人离别也好,总之联想起来的是一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离别情绪。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