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要点一、音调的高低——频率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
(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
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
(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诠释:
1、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2、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二、声音的强弱——响度
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
(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要点诠释:
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要点三、音色
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要点诠释:
1.要注意区别发声体的振动快慢(频率)与振动幅度(振幅)的区别。音调一般用“高”、“低”、“尖”、“细”、“沉”、“闷”、“亮”等来描述,响度有时也用“高”、“低”来描述,如“高声喧哗”、“低声细语”等,要注意区别。
1.二胡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乐器,在演奏时,演员要经常拨动琴弦用来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