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兰珍:与恶棍生子,后嫁大29岁的陈独秀,命如黄连般苦的女子!(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丈夫极力劝她赶快离开,另谋出路,但她始终无动于衷,毅然决定在监狱附近租一间民房,照顾丈夫的牢狱生活,闲时做点女红零活维持生计。
潘兰珍相随服侍,收拾材料,整理书籍,生活上百般照料。陈独秀不能办的事,都由她跑腿、采购和联络。
五年的牢狱生涯,陈独秀的专著一部一部地问世,这与妻子的左右陪伴,精心照料,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安慰是分不开的。
颠沛流离,生活贫困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独秀被减刑释放,她和丈夫才一同走出监狱。
暂住南京后,陈独秀携她前往武汉,参加抗日演说,写文章支持全民抗战。武汉沦陷前,夫妻俩被迫搬迁至重庆。
当时,重庆酷热难忍,空袭频繁,陈独秀患有高血压,常感不适,加之国民党特务处处监视,不得安宁。于是,1938年8月,他们离开重庆前往江津,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安庆失守后,陈独秀三子陈松年带着失明的祖母及妻儿到江津投靠父亲,原本拮据的生活就更加雪上加霜。为了买米,潘兰珍还瞒着家人当了自己的戒指和耳环。
潘兰珍既要服侍年迈失明的婆婆和体弱多病的丈夫,又要种菜养猪,操持家务,每天不辞辛劳地为一家人的生活操心忙碌。陈松年在《再忆我的父亲陈独秀》中回忆:
“她待我父亲很好,父亲晚年全靠她了。她平时少言寡语,做事勤快利落。我们都对她很尊重,尊之为母,我的儿辈喊她奶奶。她和父亲相伴终生。”
婆婆病逝后,陈松年夫妇分别到学校去教书。于是,又于1939年5月,迁居到离江津县城20余里的小镇鹤山坪——四周高山耸立、人迹罕至。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