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心系北极增温青藏高原生态兰大团队有了新研究成果(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成果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612-023-00333-2

凤凰网心系北极增温青藏高原生态兰大团队有了新研究成果


图1. (a)从ERA-5再分析资料得到的1979-2020年BKS海冰密集度回归冬季纬向平均气温的回归系数分布,并乘以BKS低海冰年份和高海冰年份密集度之差。(b)PAMIP多模式大集合模拟得到的pdSST-futBKSeasSIC和pdSST-pdSIC两个实验冬季纬向气温之差。分别从(c)自由运行和(d)nudge北极平流层极涡的SC-WACCM模式BKS低海冰和高海冰实验冬季纬向气温之差。黑色网格区域表示差异通过了90%水平的Bootstrap重采样检验。
(兰州大学新闻网)
相关新闻:兰州大学研究团队揭示了青藏高原灌丛化的生态学机制

凤凰网心系北极增温青藏高原生态兰大团队有了新研究成果


草地灌丛化通常是指本地草地植物被灌木植物所取代的现象,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全球50%左右的草原出现了严峻的灌丛化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重要影响。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第三极”,草原灌丛化速率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目前至少39%的高寒草甸已被灌丛草地取代。此外,青藏高原气候条件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预计至21世纪末期,青藏高原降雨将增加15-21%。然而,灌丛和降雨及其交互作用影响土壤线虫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一般模式及内在机制仍不清楚。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肖洒教授团队揭示了青藏高原灌从化的生态学机制,以“Shrubs and precipitation interactions shap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nematode communiti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上。兰州大学2022级博士生张安宁为第一作者,陈书燕副教授和2019级博士生陈警伟为共同第一作者,肖洒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团队在我国青藏高原灌丛广泛分布的31个地点(图1),对优势灌木金露梅、杜鹃、锦鸡儿和山生柳灌丛内外的植物和土壤样本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取样,创新性地利用核密度N维超体积法计算了土壤线虫功能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并同worldclim数据库获得的降雨数据、地上植物群落数据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数据相结合,探究了降雨和灌丛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线虫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分段结构方程模型解析了降雨和灌丛及其交互作用影响土壤线虫功能多样性的直接与间接途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