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士成阵亡后,为何被清廷定性为“误国丧身、实堪痛恨”?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作者:许云辉

聂士成阵亡后,为何被清廷定性为“误国丧身、实堪痛恨”?


1900年7月9日晨,初升的艳阳如殷红的鲜血般刺眼。天津南郊八里台,武卫军防御阵地上空,依然残留着刺鼻的枪药与毒气弹气味。与八国联军“喋血八昼夜”的武卫军将士们,迎来八国联军又一波疯狂攻击。
“士成在一日,天津有一日。天津若失守,士成不见大帅!”武卫军统帅聂士成耳畔回想着死守天津的誓言。他坦然穿上御赐黄马褂,以明以死报国之心,并激励将士们:“我们的身后便是京城,无路可退,唯有与敌死战!今天,此地就是我的战死之处!”谁胆敢越过此地一步,就不配称中华大丈夫!”
将士们士气大振,与敌展开殊死拼杀。激战中,聂士成因身着显眼的黄马褂,成为八国联军枪炮袭击的目标。他先被炮弹炸断双腿,又身中数弹,“遂陨于阵,肠胃洞流。”
清廷得知聂士成在天津防御战中壮烈牺牲消息,在“诏赐恤”同时,竟冷漠指责聂士成“误国丧身,实堪痛恨!”
戎马一生,痛打法军、日寇、八国联军的民族英雄聂士成,因何被清廷如此定性?

聂士成阵亡后,为何被清廷定性为“误国丧身、实堪痛恨”?


(一)痛击法日
1884年10月,野心勃勃的法军从基隆登陆,妄图侵占宝岛台湾,并宣布对台湾沿岸进行"和平封锁"。清廷震惊,遣淮军驰援。淮军诸将心怀鬼胎,畏战不前。聂士成毅然请缨,“率师渡台湾”,克服重重困难,同意台湾军民“屡战却敌”。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将法军赶出台湾海峡。聂士成回国后,凭战功升任山西太原镇总兵。
1894年2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急电宗主国大清,请求出兵协助镇压。聂士成率两千淮军,随直隶提督叶志超入朝,于6月初进驻牙山。6月末,日军以海军袭击牙山口外海域的中国舰队,同时出动陆军进攻牙山清军。7月末,蓄谋已久的日本政府蓄意制造“高升号事件”,再次派遣四千余日军入朝进攻清军,正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