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老人和妇女支撑的农业,还能走多远?(8)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那个时候哪有什么癌症啊,听都没有听说过”。和三婶子一起的叫不上名的老年妇女结过话茬。
面对低廉的粮食价格,他们更不愿意向地里投入劳动了,能省事就省事。农民种地,没有定价权,有时西瓜2毛钱一斤都没有人要了。
上述3个妇女和一个老人的锄草小组,平均年龄65岁,这个65岁组合,在全国或许不是个案。
这么多年来,农民都是忙完自己的活,才来我们的试验田干灵活,而干灵活的大都是60岁上下的老人和妇女,最小的50岁,最大的79岁。我们在低产田上实现的吨粮田,就是靠这样的老人,在他们忙完自己的农活后,来实现的。如果有机农田里投入的是青壮年的劳动,再更好地利用农时,精耕细作,玉米小麦实现3000斤/亩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城里的老人和妇女,每天都在打太极拳或跳广场舞,甚至年轻人有力气都不知道望那里使,农村的老人和妇女却要为他们生产粮食,社会的分工竟然是如此滑稽。
万能的市场,将青壮年劳动力剥离出农场,再将妇女和老人辛苦种植出来的粮食打压到水和沙子的价格,如果粮价稍微升高,再进口粮食、油料和饲料,乃至非常进口过期冻肉,继续逼迫农民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农田,于是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激素源源不断地进入农田。有些人仍嫌不够,还要搞什么规模化家庭大农场,让中国的老年和妇女农业大军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的农业大军在国际市场上去竞争!
弃荒:农民的无奈选择
农民不愿意伺候土地了
虽然有关部门宣布实现了粮食“十二连增”,但进口压力以及粮食自给能力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造成很多省份粮食不能自给这样的问题呢?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原本18亿亩耕地上,种植季节与种植面积都出现了下滑。一方面强调种子的重要性,一方面耕地面积与季节不能保障,加上大量化肥农药使用,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压力很大。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有内在联系的,其核心的核心是农民不愿意伺候土地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危机,如果处理不好,这个危机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
农民弃荒现象最早出现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够自己吃的就行了”。这是他们的普遍心态。过去维持国家粮食安全的格局是“湖广熟、天下足”,而今这一格局变成了“北粮南运”、“外粮内运”,甚至原不适应开垦的新疆和东北平原成了粮棉的主产区。对于内地农民撂荒现象,媒体有大量的报道,摘录如下:
2007年8月24日,据食品商务网报道,以种粮为主年近70岁的山西省闻喜农民李有生打起了这样的“小算盘”:小麦不值钱,卖还得自己想办法,加上柴油价格高,收粮的地方又少又远,多种不如少种;在家存粮多糟蹋也多,孩子常年在外吃不了多少,种些够自己吃就行。万荣薛店农民李三怪说他家15亩地,种了14亩苹果和油桃树,剩下的1亩还种了芦笋。孩子上学(高中)每年4000多元,上大学每年不下1万元,儿子结婚还要盖两层新房,更不要说看病的治疗费、住院费,光种粮根本无法解决上学、看病、盖房的问题。山西运城市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560.96万亩,到2007年下降到461.6万亩。小麦面积逐年下降,每年平均下降10万亩。闻喜、万荣、芮城小麦面积只占到耕地面积的35%,并且出现了相当多的“无粮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