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农村就业40年变迁: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就业创业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改革开放初期,人流“往外走”,到上世纪90年代迎来外出打工高峰,新世纪伴随着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在家门口找到理想的工作。如今,就业群体逐步实现了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以小见大。临沂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市就业创业工作的变迁。

临沂农村就业40年变迁: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就业创业


临沂本地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岗位,吸引人才返乡就业。(资料图片)
曾经外出打工成为农村就业主基调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农民不再单纯满足于温饱,他们更需要一条路子,能够增加家庭收入。
平邑县人社局工作人员秦四春对于上世纪90年代汹涌的打工潮记忆犹新。1992年,秦四春被派遣到劳务输出上海办事处工作,主要负责协调两地的劳务用工。“那时候的农闲期,几乎所有农村壮劳力都要外出务工,干活拿不到钱、出了工伤难维权的状况时有发生。当时,全市各县区都成立了劳务输出科,主要负责用工两地的劳动力输出。”秦四春介绍。
“第一批外出务工者主要是60后、70后,那个年代人多活少,很多人都想增加一份收入,到上海、深圳等用工多的地方寻找就业机会。只要有用工需求,村长在村喇叭里一喊,呼啦出来一大群人。1992年,平邑人张庆刚带着20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踏上开发伊始的上海浦东,成为首批闯上海的沂蒙人。时过境迁,这群普通的农村汉子凭借沂蒙精神,在上海滩书写了一段沂蒙传奇。从最初的21人到如今的3万余名员工,创造了扬名上海的‘沂蒙劳务’品牌。”秦四春介绍。
秦四春回忆,上世纪末春节前后,临沂汽车站、火车站都是背着蛇皮袋的返乡过年的外出务工者。
当年信息较为闭塞,公共服务滞后,没有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农民工们获取就业信息主要是通过收听广播、亲友介绍等,找工作比较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