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德哥尔摩情人”看林夕笔下的病态人性(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为什么有这种病态的心理呢?林夕点出了在于人怕孤独。在「逃避分开的孤独/情愿一起不舒服」和「为逃避轻松得孤独/ 便宁愿紧张得舒服」两句歌词中,词人道出了歌中的「我」们觉得只要有人作伴,纵使不舒服也比自己一个孤单好。词人又以「枯木」与「监狱」作对比,树木纵然生长在空旷的大自然,但与其做空虚孤独的枯木,就宁愿被困在有同伴但失去自由的监狱中。
在歌词中,施虐的行为是事出必有因的。词人指出有「占有欲」、「控制欲」的施虐者也全因为对方把「糊涂地软弱当善良」才「乐意肆虐」。「作恶也要好对象」,社会上大部分人也欺善怕恶,其实全因为「我」的软弱和成全了给如魔鬼般的「你」操纵的机会。

从“斯德哥尔摩情人”看林夕笔下的病态人性


也许早已不觉窒息想投降舔尽你赠我的一额汗
也许早已适应就此跟绑匪同床
谁料你谁料我能合作到爱死对方
应该也不只一次幻想怎么逃亡却未戒掉妥协的欲望
也许早已恋上共绑匪苦海慈航
情欲要被你勒索也许有助刺激心脏
是盲目地伟大成狂
还是受害受用犯贱犯到被虐成狂
能为你忍受然后当享受那又何妨
在副歌中,林夕利用绑匪、勒索等字词去形容这一段扭曲的关系,「你」就像个做恶的罪犯,可惜「我」这个受害者却是自愿我被绑架和受折磨的。词人用了三次「也许」这个不确定的词语来突显了「我」的软弱无力,又用了三次「早已」去表现受害者对被虐的习惯和麻木。一个正常的人在这样被伤害的情况下「应该也不只一次幻想怎么逃亡」,可惜「我」却选择了妥协,茫甚至是渴望妥协。词人直斥「我」是疯狂的,认为自己很伟大是狂,犯贱地享受被虐也是狂,但我认为最狂却是那句「 那又何妨」,被害者自愿受虐,能够为了爱的人忍受痛苦,然后又何妨去享受痛苦,由被虐变成自虐是最病态的狂吧。常把佛理融入歌词的林夕在这首歌也不忘加入佛教的意象。「苦海」是指六道轮回,「慈航」则是指佛教中的三宝,「苦海慈航」本是指皈依三宝,就能真正脱了苦海,出了轮回的意思。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