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百家故事(15)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当年的班主任张艳杰,在他们小学毕业后离开了这个项目,回到北京体育大学读博,再后来留校任教。但他始终没有中断与青云班的联系。一年多前,赵大恒老师去世了,他是张艳杰最敬重、对之影响最深的人。张艳杰拿出手机给我看,这一年多来,他还会时不时给赵大恒发微信,表达他的想念,告诉他,自己又取得了什么进步。
张艳杰也断断续续听到孩子们的消息:小时候喜欢画画的孩子,依然在Facebook更新关于动漫和电影的状态;从小就喜欢体育的孩子,通过体育特长生考上了广西师大;还有一个孩子,上学的时候最顽皮,最让人操心,他就喜欢火车、喜欢地铁,现在考到一个铁道学院,也许会成为一位火车驾驶员。他们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完成年少时的志愿。这让他觉得欣慰。
从孩子长到成年,青云班的学生们与其他同龄人最不同的生命体验是,几乎在漫长时间里与同一群人相伴。李小溪的QQ空间里有个相册,叫做《因为,还记得》,里面是上百张青云班小学时的照片,她一张张翻出来给我看,一个个小小的人儿,在北京度过了梦幻般的四季。她认为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但被教育成了一群相似的人,他们的心性、喜好、人格的养成和对世界的判断标准,都是共享的。这是教育在精神层面对原生家庭的另一种对抗。比如小学时刘正奎上的那堂课,让他们永远警惕校园暴力。
李小溪在高中的时候读过一篇报道,里面写到:流动儿童到了父母打工的城市,就只能被锁在家里,读到那一段时她觉得看到了自己,这就是她幼年生活的常态。但有了青云班之后,她变得不太一样,有了一群发小,一群关系特别好的、让自己不再孤独的人。
现在在澳洲的徐博,一次和外国朋友吃饭,对方说自己还没有任何一个超过十年的朋友,徐博一笑,说自己身边全是超过十年的朋友。他们不仅是朋友,还是亲人,之间有绝对的信任。
他们当下的生活仍然与过去不可分割。在澳洲,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穷,还是舍不得花钱」,几乎所有人都是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或者送外卖,或者在餐厅。他们不再志存高远、想着成为科学大牛,但都是踏实努力的人。徐博花两年半时间拿到了本科学历,语气里有一种骄傲。他的室友高海浪正计划着换个更好的学校,再读一个研究生学位。他们会为了未来焦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存疑,也抱怨国外的教学,大多数人都想再读一个研究生学位。这也意味着,他们要打更多的工,送更多的外卖。
而在北京,大一的课堂里,李小溪是最快完成编程作业的那批学生,老师会好奇地走过去问她:「你以前是不是学过?」虽然读了一个与计算机不太相关的专业,但她依然在继续学编程。生活里有一部分知足、一部分不甘心,还有一些少年人的希望。当然还是有一地鸡毛的部分,比如她的父母不太支持她学计算机,觉得这个专业似乎不太适合女孩子。虽然她才大一,他们也会开始催她找对象。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