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如何社会统合——十五个“小人物”的回忆录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二十世纪50年代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统一”,“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都是构成50年代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那个时代的基本面相,但是新国家究竟是通过什么具体的方式和路径实现它对全社会的“统合”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在一些宏大的词语下被高度简略化了,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50年代新国家是怎样进行社会“统合”,如何实现高度一体化的?
本文所称的“统合”,是指建国初新国家依着某些重大理论和概念,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把某些被认为是敌对、异己或偏离新国家的思想和组织原则的人群加以清除、治理和整顿的过程。
笔者之所以对“新中国在50年代的社会统合”这个问题抱有研究的兴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如笔者这样的一代人都是50年代初出身的,对这个问题有一种很自然的“关切”,可是我们对于自己出身的那个年代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只是一般性的知道50年代的那些历史过程,也知道用于描绘这些过程的语汇和概念,但是我们对于更具体的操作层面或“行动”的层面及其背后的思想背景,所知甚少,而那些方面,对中国在50年代后的历史进程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的历史,近年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都已有了一些研究,但历史学的研究还很少,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上世纪50年代历史可以不再仅属于政治学,也应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了。历史学研究强调资料,现在已开放一些档案资料,更兼之出版了一些个人回忆录,使50年代历史的研究已具备了初步的条件。
近二十多年,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回忆文本的作者主要是政治家、军队将领、地方大员和知识名流,很少见到普通人的回忆录。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因社会自由度的扩大,这种情况有所改变,陆续出版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回忆录,这是一种新的趋向,就是“小人物”也要表达他们的经验。
我的这篇论文主要是利用15个“小人物”的回忆录,并结合其它历史资料来研究“50年代社会统合的问题”。当然研究这个问题,当然还有许多资料可以利用,可是我认为,我们能够看到的资料,特别是有关档案资料,一是开放不够;同时,那些档案资料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对一般民众的思想、生活,感受等等,反映不多。即使有所反映,也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角度的限制的问题。一般而言,我们很少见到普通人对过去历史经历的叙述。
在毛时代,曾经有过一次集中性的对普罗大众生活史的群众性的写作运动,那就是从1963年自上而下发动的“写三史”的活动:工厂史(公社史或生产队史),街道史,家史,或者可以统称:“忆苦思甜”活动。在这之前,还有40年代后期,在解放军中进行的和在建国前后在土改运动中推行的“诉苦”。只是这类写作和口头表达,有不小的局限性,第一,这是一种政治性的集体行为,都是着眼于服务当时的政治目的的。例如:文革时期的“忆苦思甜”,在形式上,还有新发展,例如,从“诉苦”,发展到“吃忆苦饭”;第二,毛时代的所有的群众性的“忆苦思甜”,它的所有前题和结论,都是预先就设定的。这就是1949年前是“苦”的,现在是“甜”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