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如何社会统合——十五个“小人物”的回忆录(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9,茅家升:《卷地风来-右派小人物记事》,远方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反映地区:安徽。
10,国亚:《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5年1月出版,反映地区:河南。
11,郑延:《人生之曲:我和我的一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反映地区:北京。
12,章正邦:《如歌岁月》,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反映地区:西藏,四川、贵州。
13,常振威:《血色洗礼:让人长嘘一两声》,自印本100册,2005年印行,反映地区:湖北。
14,许岳林:《一个医生的风雨足迹》,自印本,2006年2月印行,反映地区:浙江。
15,李理:《俺这一辈子》,自印本,2004年6月印行,反映地区:河南,湖北。
上述回忆录的共同的特点是:
1,14个人是亲历,只有1人是今天的年轻人,他主要是根据他的父母的回忆来写他的“家族史”。
2,这些回忆录的作者都是普通人,不是社会名流。
3,作者中有4个大学生,其中2个是在新中国的大学毕业的,其他多数人是小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革命军人,后两类作者原先只有初等文化,是通过长期的自学,才能写书的。
4,只有1个人在1949年前在国民党的党务部门及军队工作过,是低级人员。
5,多数人出身于非无产阶级的家庭。
6,回忆录作者的绝大多数都在50年代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并在1957年被打成了“右派”,但导致他们成为“右派”的原因和50年的社会统合的大趋势是一致的,这就是新国家对“阶级背景”和“思想一致性”的高度要求。
本文就以这些回忆录做参照,结合其它历史资料来探讨以下5个问题:
一、新国家以不间断的“运动”作为统合社会的最重要的方法
15本回忆录的作者都对新中国的诞生表达了欢欣鼓舞之情,从他们的笔下,读者可以看到,在建国初的几个大的政治运动后,新社会的基本面貌就形成了:社会秩序井然,党和国家及其领袖的权威已完全确立,工农地位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通过政治学习已经认识到必须转变思想和立场,长期接受改造,工农商学兵都明白应在一切领域“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等等。然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回忆录的作者逐渐成为了新社会的“对立面”,他们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都谈到50年代的政治运动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所造成的巨大的冲击,并且都程度不同地留露出对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惊惧的情绪,这就牵涉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新国家和新社会的拥护者为什么会在新中国成立短短几年后就成为社会统合所打击的对象?新国家开展政治运动的和社会统合的关系是什么?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