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和家国情怀(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皇帝因为喜欢苏轼而采纳了他的建言,可是那些想借此机会逢迎谄媚甚至中饱私囊之徒,却认为苏轼断了他们的财路,于是之后的“乌台诗案”爆发,就不只是新旧党争那么简单,苏轼无意中的“树敌”,落井下石再踩上一只脚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了。
我们知道了这些,就知道为什么苏轼会一再要求外放了,苏轼在密州说话还是算数的,因此心情还算舒畅,所以就有了《超然台赋》,就有了喧嚣之后的凝神静思,就有了离别十年后的妻子王弗入梦,因而有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有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更有了“自东坡中秋词一出,余词尽废”的那首“明月几时有”。
有人说,“明月几时有”的魂儿在那首词,我却认为那首词儿的魂儿在叙,君不见,如泼墨挥毫,如飞来之笔,简单点过”丙辰中秋“这个时间节点,马上以突兀排山倒海之势诉说胸中丘壑,“欢饮达旦,大醉”,简单六个字,却拥有丰富的内涵,有情感的白描----那便是“欢”;有为什么达到此境界的动作----那便是“饮”,君不见,不是小口喝,不是闲情逸致地品,不是有口无心地喝,不是抿,一个“饮”字将苏轼多少年来的郁闷、委屈、压抑、痛苦尽情宣泄出来。
在古诗词中,用饮这个字眼的语句不知有多少,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王翰的“欲饮琵琶马上催”、包括后来者辛弃疾的“鲸饮未吞海”、明朱朴的“把酒为鲸饮”、李东阳的“我狂不去当重来,鲸饮碧筩三万吸”等都是表明这种情愫。“大醉”大者,酣畅淋漓;醉者,神情恍惚而心智清楚。
无人会登临意
想起了过去想不起来的事儿,触动了心底不曾有过的愁绪。于是“作此篇”哪里是“兼”怀子由,其实就是想念兄弟。就如同我们现在的恋人一样,“你想我吗”?“不想、不想、不想,滚一边去,有多远滚多远”,其实这是正话反说,每一句的不想都是万千思念;每一句的不想,都是想他时刻不离我身边。苏轼何尝不是如此呢?
苏轼虽为密州知州,终究是江湖之远,难免有抑郁在心,不能对同僚说;对家人来说,又不能理解自己。只有对自己的弟弟苏辙可以倾吐,兄弟两个惺惺相惜,当年曾经共同见证“路长人困蹇驴嘶”。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