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王》导演胡雪桦:上海不只有吴侬软语,还有风起云涌的大时代(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电影最终的上映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胡雪桦看起来颇有信心,除了经过十年反复打磨的剧本,还有颇为扎实的制作班底,比如音乐邀请了曾参与《云图》的约翰·克莱门特,摄影邀请了参与过《低俗小说》的安德鲁·萨库拉,美术则是参与《暮光之城》的大卫布里斯班,兼具中西方主创的制作团队既可以很好地保留上海的特色,同时又可以发挥想象力。
实际上,在《上海王》酝酿的过程中,还有胡雪桦对于电影教育的思考。2012年,上戏电视艺术学院改名为电影电视学院,胡雪桦担任院长。胡雪桦认为,人才始终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就目前的中国电影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机制、体制的问题,当电影工业化的时候,必须要有好的机制、体制来支撑,比如经纪人、制片人、工会、会计等非常完整的行业分工,当然还包括完善的审片制度,这是现阶段比较欠缺的。
1这部电影拍的是Godmother,是一个关于人物命运的故事
《上海王》无疑是一部非常具有上海特征的电影,是否会面临地域所带来的文化隔阂?
胡雪桦认为,《上海王》其实讲的是一个人物命运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家都能看懂。电影在洛杉矶、多伦多放映,大家反响都很好。
“《上海王》从一个方面来讲,是有一个传承,不仅仅是一个杀杀打打的电影,《教父》也是,《教父》讲的是在美国这个大社会里面,家庭的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这么多人爱看。我们这个戏里面是讲的是在中国改朝换代的大年代里面,上海当时的洪门,洪门中人对情对义是怎么看的:言之有信、行之有义,入洪门者,不问出处,义是必须要有的。”
胡雪桦说,其实全国各地的大部分人对上海是有误解的,比如吴侬软语、亭台楼阁、旗袍戏曲……这部戏就是要拍给年轻人看的。实际上,上海也出了很多的英雄豪杰,而且文化基础也是独特的,是现代文化、外来文化,所谓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就是包容、开拓。在那样一个大的风云变幻的的年代里面,每一个到上海的人,都怀揣梦想,并且是可能实现的,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英雄不问出处。这个戏归根结底是想展现一个人们所不知道的上海。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上海就是个移民城市,世界上没有任何城市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同时出现这么多风格的建筑,这个也是上海内在的动力。
胡雪桦师从《教父》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深受这部巅峰作品的影响,在《上海王》开拍前夕,科波拉来到上海,正好聊到这部电影,不过胡雪桦说要拍的不是Godfather(《教父》),而是Godmother(《教母》),是一个女性的黑帮角色,科波拉说“good”,也是对胡雪桦一个很大的鼓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