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故事源头,其实是南宋的民间抗金武装(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有了这一段历史作为背景,《水浒传》中许多话便都有了一种意义。
比方说,玄女娘娘对宋江的训示,和天门石碣上的“替天行道,忠义双全”,恐怕就是当年宋廷训勉忠义民军的意思。大聚义之时,一百零八人的盟誓词中,有“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话,这些大概也反映了一些忠义武装的誓言。“替天行道”这很重要的四个字,在玄女圣训、石碣天文和众人誓词中都有,联系历史来看,这四个字便是宋廷在责成沦陷区内的忠义队伍去代替官府抚恤柔民,所以在大聚义的誓词中,“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是连接着的,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试想,草泽英雄矢誓要同时“共存忠义”与“保境安民”,除了是反映金境内的游击武装表示仍宗赵宋而抗金保民,还可能是怎么一回事?梁山泊里“忠义堂”前竖一支写着“替天行道”四字的杏黄旗,这幅图画,不是正代表一个典型的两河或山东忠义武装的山砦吗?
♦ 按忠义人的逻辑,“替天行道”之“天”指的是赵宋天子
《水浒传》对皇帝的态度,曾使许多人困惑不已,我们凭这一段史实,可以解释得很自然。《水浒传》只反官吏,不反天子,痛斥蔡童高杨“四贼”之余,却赞颂徽宗皇帝为圣明。我们依史实来解释,这种忠心便是那些忠义人马的态度——忠义民军的出身,是以溃散的官军和地方自卫组织为主,他们成为法外之徒是因为所在地区的宋地方官府已经崩解了,他们又不甘受制于金,所以叫他们作忠良。徽宗是很可责备的,他断送了江山,可是传讲水浒的忠义队伍却很可能特别不愿对他出言詈骂。
再如,阮家弟兄在第十九回对付缉捕使臣何涛之时,唱过两首很奇怪的渔歌: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据汇校本《水浒全传》,两歌都载在这小说的一切重要版本里,不好轻易说是手误。我们若以忠义军的史实来解释,这些歌中的忠君意识,便是忠义军的意识。可是,这里头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这种意识与阮家弟兄的其他行动并不一致,他们一向对朝廷无好感,后来又“倒船偷御酒”,读者从不闻他们说过“奸臣瞒蔽圣明天子”之类谅解皇上的话,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对皇上尽忠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