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罩产业“战疫”史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1910年,清朝的最后一个冬天,寒风刺骨的东北黑土地上,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鼠疫”——14世纪蔓延欧洲上百年的“黑死病”来到了这里。
后来大家发现并确定了此次“鼠疫”的传播方式:
“直接通过人与人之间呼吸和飞沫传播”。
19世纪初的清帝国,已经走到了统治生命的晚期。帝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根本支撑不起隔断呼吸与飞沫的必备品——“口罩”的供应。
当时,清帝国的东北大约有1400万人口,对口罩的需求量不言而喻。
面对双重困境,伍连德对西方口罩进行了优化。他用“双层棉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将纱布往后延长,制成口罩,可以留出耳朵,便于打结固定。虽然这种口罩防护性很差,但是总比整体暴露在外面好了很多。
伍氏口罩
重要的是,这种“口罩”便宜,每个只需要当时的“国币”二分半;制作简单,方便生产。一时间,东北民众大多能够购置到口罩作为简单的护体。
为了纪念伍连德,此后,这种口罩被称为“伍氏口罩”——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这一器材最早的生产说明。
01
2003年的“非典”,一时间让口罩“奇货可居”。
北药控股的陈济生——这位被称为“京城女药王”的董事长,是最先感到压力的人之一。
先是“药荒”。2003年4月8日的《北京晚报》,刊登了一付由中医药专家姜良铎开出预防“非典”的方子,民间称之为“八味方”。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北药控股供应的医院及旗下的药房药店,这副药方全线告急。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