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九零后》:群星闪耀的时代(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电影《九零后》剧照
框架确定之后,徐蓓和团队着手准备问题。战争如何影响他们的生命轨迹?到了云南有哪些感触?对当时的老师和同学们有什么印象?这些观众渴望知道的东西,成为纪录片主打的内容。
在进行大量采访之后,徐蓓发现,得到的答案拼合到一块儿,不经意间就把时间线勾连起来了。比起刻意地设计,这种方式更自然。此外,剥去宏大叙事的外衣,由一个内部的主观视角去发掘这段历史,也让影片有了更多的新意和魅力。
后期剪辑时,徐蓓最大的感受就是“割舍不下”。她说,很多交谈相当有价值,但毕竟是拿到影院去放映,还是要充分考虑可看性。为此,她和同事们下了很大的工夫,“受访者的语速快慢完全不同,对问题的阐释也各异,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理出一个逻辑”。处理过后,语言有了新的节奏,观点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交锋,使影片产生了独有的张力。
最后的成片里,主线是西南联大三个大一学生的口述:代表文科的是翻译家许渊冲,理科是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工科则是“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王希季。三人命运的交合点,便是西南联大。
也正是徐蓓忍痛不断做减法,才让《九零后》在路演时收到了众多褒奖。
“90后”的共有特质

在点映结束后的交流环节,徐蓓被提问最多的两个问题是“今天的90后和那时的90后有什么异同?” 和“为什么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却时常对读书的目的感到迷茫呢?”。/电影《九零后》剧照
徐蓓和团队带着《九零后》到很多学校和影院去做点映。每次放映后,她都会收到各式各样的提问。其中被问得最多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今天的90后和那时的90后有什么异同?”而另一个则是:“为什么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却时常对读书的目的感到迷茫呢?”
面对脸庞青涩的提问者,徐蓓会耐心地作答。她也总是不可避免地提到西南联大人身上的共同特质。徐蓓说,在与这群人的接触过程中,她能清晰地察觉到,他们有着一致的品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