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也能走到历史剧的“台前”他们如何写出这样的故事(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终于,当把双眼“熬”到视力模糊后,书出版了,张立峰也出名了。系统内的同行从各种渠道打听而来求书。从几本到几十本,快递发了一次又一次。
也许是因为气象是门穿插文理的学问,做气象研究的人多少有颗爱好文学的心。例如,在气象学界,有老前辈林之光所著《气象万千》,擅长通过挖掘古诗词中的气象现象做科普;还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庆存写学术专著也出诗集,被称作“院士诗人”。
其中一位读者王元红是天气气候领域专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将这种写法称做“非虚构历史文学”,“虽然没有虚构类的小说那么跌宕起伏、构思奇妙,但却能够给人一种真实感,有些内容甚至可以作为史实来使用”。
的确,相比戏剧化剧情带来的阅读快感,张立峰更希望读者能从书中读出真实的气象史。比如,宋代人打官司时,记录每日晴雨的“雨旸账”会成为关键证据;在祈雨前,皇帝会要求“天官”提前预测天气;观察日食,观察的是水中映出的太阳影像,从而避免了眼睛直接接触阳光而被灼伤;南宋人杨忠辅编制的《统天历》测取回归年长为365.2425天,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数值,比测取出同样数值的欧洲《格雷高利历》早了300多年;康熙关切民生,各省各府必须每个月上报晴雨表,米谷价格和收成分数如有迟报必谕旨问责……这些硬知识被软化成故事情节,寓教于阅读之乐。
知识的传递,也像文化的传承一样润物无声。“你以为是气象,实际是历史,一点也不枯燥,好玩也好读”“历史与气象融合,新颖的科普方式”……网上的书评显示,这个“气象故事说书人”收获的读者跨出了气象同行圈子。
对于张立峰来说,除了“专家式”的文章之外,他热衷的气象科普工作有了新的文本可参考。与此同时,讲述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的生动方式也多了一种。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严粒粒)

气象也能走到历史剧的“台前”他们如何写出这样的故事


网络文学作家南派三叔为何写起《良渚密码》:
“这是专门留给小说家的”
南派三叔又出新作了。不过这次的故事,跟以往有些不一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