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千年的道场——都江堰灵岩书院的秘密(连载一)(4)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文人好茶,书院喜雨
西北方的佛教石刻艺术与四川的佛教石刻艺术相似,是说得通的。四川历来相对安定,因此,大量的石匠、木匠、建筑等手工艺人带着手艺来到富饶的成都平原求生、定居,应该与历史相符合。
第二种说法,灵岩寺创建于金代,历明、清重修,现仅存大雄宝殿和钟楼,为清代建筑。
此处的金代,语义模糊。中国历史上叫金的有两个朝代,第一是北宋末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公元1115年到1234年),也就是岳飞抗金的那个金。第二是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国(公元1626年到1636年),为了跟前一个金朝区别,也被叫做后金国,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认为四川都江堰灵岩寺建于金代这种说法,无论是北宋年间的金,还是努尔哈赤的后金,都需要历史考证。一些文物有金代的痕迹,并不能说明寺院仅始于金代,是否还能够往前追溯呢?
让我们来看看第三种说法,也是目前采信比较多的说法。
据《都江堰文物志》和《灵岩纪略》等书记载,灵岩寺为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唐玄宗时期)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建造。
但我们没有找到关于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建灵岩寺的原始资料,因此,这有可能是一种传说,需要进一步论证。
第四种说法:灵岩寺始建于隋朝,源于光化寺。唐开元四年(716年)印度高僧阿世多尊者重建;明万历间(1573年-1620年)修葺;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性本大师又重建。
北大考古的杨兆凯和赵元祥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文献参考:四川社科院胡文和研究员在《灌县灵山唐代石经》。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灵山寺石经的发现过程,并考证分析了这些石经刻成的时代,大约在唐代。
胡文和先生多方考证,初刻石经的道音和尚所在的“彭门光化寺”,即指现在的灵山寺。
彭门,不是指彭山,而是指都江堰附近的灵岩山,被称为“天彭门”。杨雄在《蜀记》众说:“李冰以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元和郡县志》记载,“灌口山西岭有天彭门,两山相邻如阙,故名”。
四、灵岩山藏经洞的秘密
灵岩山中有不少岩洞。相传唐代高僧知玄,预料到佛教有不测之灾,曾让人刻了许多石佛经、石佛像,隐藏于洞穴之中。
历史上,灵山寺应该遭受过两次劫难。
一次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退,土豪崛起,“灌县周围的地区成了唐王朝与吐蕃征战的战场,灵岩石经的监造者、捐造者不愿卷入战祸,纷纷逃离,最后离开的僧人把石经封入洞中,从此再未回来,致使石经沉睡了一千年方才重见天日”(胡文和:《灌县灵山唐代石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