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人“缘”来福建游子(3)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1987年,霓屿乡三条垄海滩出土两枚分别铸造于1787年、1790年的西班牙银币;1987年,风门村九亩丘出土新石器晚期石斧、石刀、石矛、石锛,商周时期印纹陶片,以及发现宋时期冶炼遗址,唐、宋时期土墓遗址,内有大量陶罐;1987年,开挖洞头至东岙公路出土晚唐砖、瓦、屋脊、瓷器等;1988年,后垄出土元时期外销青瓷37件;1988年,鹿西岛发现南宋时期古兵营遗址,大门镇观音礁村发现宋时期煎盐和冶炼遗址,霓屿乡发现元时期龙潭摩崖石刻;2001年鹿西村菜场以南发现古码头遗迹;2006年,东屏乡一沙滩发现一罐重达20余斤,约2000余枚,其中完整1665枚,部分背面刻星月纹的唐时期“开元通宝”钱币;2007年鹿西乡鹿西村菜场施工时,从距地表5米多深处出土5枚上有八思巴文的元朝铜钱;2009年,三盘乡三屿出土一批宋朝瓷器;
2013年,风门村九亩丘发现宋时期煮盐遗址。从考古挖掘来看,洞头列岛开发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晚石器时代。至少在唐中晚期就已经有居民在此长期正式定居,另有一部分居民尚属半定居性质,九亩丘、铁炉头、观音礁等海边或开垦土地、或经营渔盐。至南宋,中央机构加强了海防建设,建造多处烽火墩,海域安定,故水陆运输、渔业等行业迅猛发展,经济发展空前鼎盛,列岛居民人口剧增,富裕商家大量修建庙宇。元时期,列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居民商业活动频繁而复杂。
第三节 正史文献记载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06年,楚国灭越国,设江东为郡。越国后裔往南迁徙,遍及今浙南、福建等地,历史上称之为“百越”、“诸越”、“百粤”。居住在今浙南的一支越族,第七代王被汉朝封为东海王,其国称东海王国。因国都在东瓯,故又称之为东瓯王国。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东瓯王姒望不堪闽越王数番攻打,遂向汉朝请求纳地全国迁徙中国。汉武帝准许“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瓯王率领族属军队四万多人北上,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舒城地区),并被降封为“广武侯”,“东越地遂虚”。也有学者认为,东瓯王率众北上,只能是东瓯王国的上层统治人物,以及一部分军队而已,大量的瓯越人仍居住于王国故地,或避战乱遁逃山谷间,或迁徙周边海岛繁衍生息。据此推理,西汉时期,瓯越人可能已衍播至洞头列岛。
第四节 文献普查数据
1、原籍分布
截止2015年11月,普查谱牒文献527册(无谱牒姓氏除外),84个姓氏,统计始迁祖900余人。由所普查的始迁祖人数来分析:原籍福建省约占88%,原籍浙江省温州周边市县(温州、永强、乐清、平阳、瑞安、永嘉等)约占11%,原籍大陆其他地方约占1%;从县署来看,原籍同安约占33%,原籍晋江约占10%,原籍惠安约占5%,原籍福建其他县署占40%(零星、分散型迁移),原籍温州、永强、乐清、平阳、瑞安、台州(包括玉环)及其他省市各地区约占12%。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