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镜|《底线》:一部有大格局的法治剧(3)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法律权威和道德评价共存,不仅外化于威严的国徽和法庭上,也内嵌在法官们对公道伦理的判断和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判词里。
人本理念为作品增添温暖底色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家长里短的纠纷,落到当事人头上都是大事,法官们都会谨慎对待,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现实生活中,至少70%的民事纠纷是通过各级调解完成的,大大缓解了司法诉讼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基层法官们来说,他们机智灵活、细心耐心的调解纾解了群众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在工作中的具象化,为法律增添了人性光辉。《底线》中,经过立案庭庭长方远的努力,孟伟醉酒坠楼案从庭审改调解,两个贫穷而善良的人达成了和解;年轻的法官周亦安发现所谓性骚扰案是诬告,机智地请原告莫莫来旁听李芳凝性骚扰案的庭审,成功劝说她撤诉,保护了被骚扰者的声誉。有时候,即使不属于合法权益范围,但是百姓有诉求,法官们也会耐心倾听。拆迁户齐大爷常常来法院找方远,想多得一些补偿款,每次方远都笑脸相迎,“倾听也是法官的工作,有很多事情,你让老百姓说出来也就没事了。”某种意义上,法官的公正、客观、善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是法律的尺度和温度。
除了法官形象,本剧对涉案人物也没有非黑即白的正反方设置,走上法庭的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弑母的唐啸云从小过的是压抑至极的生活,人们只看到他杀害母亲,却看不到他精神上早已被母亲用严苛的“爱”杀死;不想离婚的老板看似不愿分割财产,其实是怕股权分割影响到公司几百个员工的去留。本剧避开极端的善恶矛盾,给与原告、被告平等的地位和描摹,看似消减了戏剧冲突,实则更接近于真实的现实生活,彰显法律天平的公平公正,也使得法治剧在庄严的主色调中,闪烁着温暖现实主义的底色。
文/于秀娟(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