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信息爆炸时代的注意力研究(7)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05
差异越大,
我们注意到物体的可能性越大
1950年,西奥多·埃里斯曼(Theodor Erismann)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实验,他让助手戴上一副眼镜,此后助手的世界变得上下颠倒。刚开始,可怜的助手几乎没法正常工作。他下楼梯没法不跌跟头,就连在自己鼻子底下的东西也捡不到,几乎不能正常走路。然而,数日以后,助手开始适应新环境——他非常努力,因此十天后他已经在颠倒的世界中游刃有余,可以顺利完成日常任务,不费吹灰之力。他甚至能骑自行车了。我们的大脑极其擅长适应新环境,甚至能迅速将其转变为“常态”。
因此,适应视觉感知的变化、适应年龄增长导致的视力下降,对我们来说完全不在话下。之前,在荷兰有一个声势浩大的游说团体,要求对45岁以上、希望更新驾照的人实行强制性驾考。2004年,一位政府部长甚至提案说必须进行相应立法。该提案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年长者由于视力下降,会给道路安全造成隐患。据推测,年长的驾驶者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结果可能导致更多交通事故。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对该话题加以讨论。眼科医生对这一提案特别支持。当然,新的立法如果要求推行强制性视力测试,眼科医生也许能从中获利不菲。因为如此一来,荷兰每年增加的测试数量会多达50万次。
你也许认为良好的视力对安全驾驶至关重要,但相关科学文献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一个人的视力和他所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实际上,一些研究表明,视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驾驶安全系数更高。这是因为,我们做出的调整是基于自身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看不太清楚时,人们反倒会更加谨慎地驾驶。比如,在雾蒙蒙的夜晚,不仅是视力不佳的人,所有道路使用者都会调整驾驶行为来应对困难条件。因此,强制性的视力测试并不能提升驾驶安全性。所幸,这位部长听取了科学界的建议,撤回了提案。
我们通常注意不到这种种局限对视觉系统的影响,因为这个系统非常灵活,反应迅速。以视网膜上的盲点为例,视网膜将进入眼球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然后发送到大脑进行进一步处理。这些信号在眼球中的传播是通过一个大轴突网络(神经纤维)与视神经相连接的一个点完成的。在这一点上没有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落在视网膜这一部分的视觉信息视而不见。这个盲点的视度大小约为4度,相当于伸直手臂时4个手指间的宽度。
由于存在视觉拥挤等现象,注意力架构师需要记得,并非所有预期的视觉信息都能被观众察觉。物体必须足够醒目才能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但我们怎样才能让某样物体更醒目呢?是什么让它脱颖而出?颜色似乎是最显而易见的切入点,但原因是什么?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