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江西十位历史文化名人(31)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
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子十九岁,进士及第。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第二年十二月,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故里婺源。他是要向婺源的父老乡亲们报喜,所谓“衣锦还乡”。同时他要祭扫祖墓,拜见宗族姻亲和家乡的亲友先辈。朱子在婺源为先祖的坟茔一一做了标识,拜谒了朱氏家庙。在婺源,朱子怀着一种谦恭的心态,走访了当地的前辈学者和诗人,向他们求教请益,还结交了一批学有所长的年轻学子,赋诗论文、把酒歌呼,相得甚欢。婺源的人民也对这位第一次还乡的新科进士表达了热情的欢迎和爱戴。朱子说:“昨还里中,屡获请见,抚存教诲,恩爱甚厚。”(《新安文献志》卷九朱熹《与祝直清书》)婺源有一位先辈叫俞仲猷,得到一幅朱子少年时写的墨宝十分赏识,他把墨宝展示给友人董颖看,董颖也非常赞叹,写诗说:“共叹韦斋(朱子父号韦斋)老,有子笔扛鼎。
”意为朱子的书法笔力遒劲力可扛鼎。另一个叫董琦的人参加了一次宴请朱子的宴会,酒过三巡,大家兴致盎然以歌助兴。朱子即兴吟诵了《离骚》中的一章。董颖说他“吐音洪畅,坐客悚然”。朱子十四岁时父亲去世,当时有一位叫张敦颐的婺源人为朱子母女赎回了当年朱松典卖的百亩祖田,归还给朱子母女,并写信慰问朱子。朱子这次回婺源,就用这百亩祖田的田租作为祭扫和管理的费用。婺源的民众对朱子关爱之深、之重、之诚真是令人感动。第二年的正月初二,朱子离开了婺源。朱子离开婺源后,和婺源的学人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切磋学问,互通音问,有些人成了他终身的好友。
朱子第二次回婺源,是在淳熙三年(1176年)的春夏之交。这一年也正是在中国的哲学史和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后一年。这一次,他在婺源待了两个月,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祭扫祖墓和修复远祖的坟墓。朱子的祖墓和远祖的墓都在婺源,但是因为朱子一家从朱松侨居福建以后,这些坟墓有的年久失修,有的被湮没,有的被强人所侵占。朱子在二十岁时回去过一次,但那时的他还是个小青年,刚中进士,既无权也无钱修复祖墓,所以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个“封识”的工作。第二次回乡又过了二十七年,这时的朱子已经是一个名满天下的大儒。他在《归新安祭墓文》中说:“一去乡井,二十七年。乔木兴怀,实劳梦想。兹焉展扫,悲悼增深。”他说自己在梦中都在想着故土,因为这里埋着他的先人。但是来到婺源后看到祖墓的现状又深深地加重了他的悲哀。为什么呢?他在《又祭告远祖墓文》中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