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特写、非虚构写作……这么多「新闻文体」你真的搞懂了吗?(5)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三是善讲故事。作为“历史底稿”的新闻记录,应该“讲好故事”。将宏大叙事同个体体验相结合,将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是提升深度报道传播力的普遍规律。
特稿
一、基本概念
田心说:这一部分需要记忆。
特稿是在保证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以故事形式呈现新闻的新闻体裁。它运用一定的文学手法写完全真实的故事,且具有原创的特质。
二、特稿的特征
田心说:此部分理解即可~
1、新闻性:特稿的文学性和故事性都是以新闻性为前提的。
2、故事性:特稿,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需要作者写出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故事,更强调角度新颖,能够逼真地描写细节,生动地传达事实真相。
3、文学性:文学性是特稿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主要特征。此外,特稿比较注重结构,注重布局谋篇,精心安排情节描述。特稿篇幅较长,一般在5000字以上,为写作者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4、深入:严格地说,深度报道不是一种新闻体裁,而是一种新闻理念。在大多数教科书中,未将特稿列入深度报道范畴。但实际上,就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来看,特稿是可以归为深度报道的。
5、人情味:与“趣味性”(Character of Interest)相比,“人情味”(Human Interest)的含义指向相对明确,它侧重于表现新闻中与人性相关的内容。
三、我国传统媒体特稿发展的三个阶段
田心说:此部分了解即可~
(一)1995-2003年的探索期
1995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特稿专栏是国内最早的特稿尝试,1996年《华西都市报》 成立特稿部。由于特稿不同于“短、平、快”的现场短新闻体裁,具有内容广深、描述具体细腻、故事曲折动人等特征,深受读者喜欢,获得市场认可。一时间,全国各报纸纷纷效仿,开辟特稿版面,但特稿作品从题材到写作,都不成熟。
就题材而言,这个时期的特稿多限于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形式单一。当时,特稿的说法还不流行,多称之为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或者调查性报道。那时的报道更注重材料的获取、内容的深度以及新闻背后的背景和原因。由此,这个时期中国媒体建立起了蔚为壮观的舆论监督阵营。
就写作而言,这个时期的特稿缺乏对文学性和创造性的关注。报道多聚焦于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解释来龙去脉,忽略文学性,反之则细节描写过于夸张,“只要里面有个人物红了眼圈, 就一定夸张为嚎啕大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