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天空——镇原县文学事业发展百年走笔(杨佩彰)(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文学的天空——镇原县文学事业发展百年走笔(杨佩彰)


在参加屯字原上的一次友人葬礼上,我曾经端详着一位孝子披着的一袭洁白的孝服。倒不是因为这身孝服有什么特别,而是孝服的背部上,用麻线缝着一张叫作“背服”的白纸,上面写着: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我父,生我劬劳。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这几句诗,就出自《诗经·蓼莪》。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的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西周春秋时期,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礼乐文化成了主流。在镇原及周边地区,自古洎今,皆有“背服”写诗的习俗,可见《诗经》对镇原人在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之形成上的影响何等深远。
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镇原文学强大的生命力。有人说,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但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尤其是《豳风》,就是言志抒情诗的集合。这些诗歌或追念先祖,或吟咏性情,既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也为镇原诗歌的发端提供了温厚的土壤。因此可以说,镇原这块苍碧凝翠、苍茫窔辽的土地,就是《诗经》的发源地之一,尤其是《豳风·七月》这首农业史诗,则是镇原文学的滥觞。
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
历史就在昨日,历史与今天原来就是一张“背服”的距离。我感叹我的肤浅和无知,我更是感叹那位吟咏着“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的影子模糊的人,是否就是我的祖先?
(2)王符与《潜夫论》

文学的天空——镇原县文学事业发展百年走笔(杨佩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