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民俗风情:生囝养囝(生育养育之女)(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坐月子
现在回头说“坐月子”。外县“坐月子”似乎不大重视,吃一些鸡和酒,三旦后,产妇就开始洗衣煮饭了。闽清可不一样,认为“坐月子”是件大事,马虎不得,坚持要产妇卧床休息一个月,并注意营养。一般是:一天“三食五点心”,一个月吃上三五十斤红酒和三五十斤鸡并不稀罕。认为产妇流血多,体力消耗大,需要热性红酒炖鸡捞面,才能补益身体,才能通络化瘀,健脾散风,所以妇女怀孕,照例早就做养鸡酿酒准备了。产妇鸡和酒真能吃那么多吗?不多,因为鸡和酒不单是产妇吃的,“鸡头尾”还得做“送安人”的回礼,还得给本厝亲人“捧酒碗”,还得捞鸡面点心招待长辈和送安的亲朋,七除八扣,产妇也吃不多了。幼儿如幼苗,生病自是难免。尤其旧时产房“密封”,产妇以鸡酒为主食,初生儿更容易“犯冲”。牙盘肿胀,不吃奶,很是危险,只好请“冲婆奶”“挑冲”(一种青草医针灸)。
如果受惊,“掉了魂”,要请人画符念咒“收惊”。满月时照例请道士“过关”,每年一次,到16岁才“脱阄”(出幼)。“过关”的做法是:道士摇铃吹角前面走,舅舅抱外甥后面跟。据讲“关”有36个,故婴儿无端要跟道士转36圈。为了平时避邪,还把婴儿的白内衣给道士盖“官印”。

闽清民俗风情:生囝养囝(生育养育之女)



儿童伤病习俗
七八十年前,儿童主要的疾病是“出珠”“出麻”(天花、麻疹)与“犯檐头”(抽筋)之类。孩子“出麻”,母子照例不能外出,又忌夫妻同房,更忌看死人;反之“麻沉了”,是没救的。这风俗很普遍,连《红楼梦》中凤姐女儿“出麻”也有类似记载。那年代文化落后,缺乏科学知识,什么病都怪神鬼作祟,用迷信方法治。结果总是越治越糟,如“出珠”不死也成麻脸儿。
旧时儿童不准在檐下玩(本意是防瓦面什么东西掉下),俗说为防“檐头鬼”“吊”了。因为抽筋有眼睛往上翻的症状,故儿童抽筋就疑是“犯檐头”,就采取“祭檐头”的办法去祭。做法是:在自家檐下放张桌,桌上放把耕田的“骑耙”(“而”字形的大农具),旁边又用一竹竿挑着小孩的衣服靠檐头。大约是“檐头鬼”见孩子衣服以为孩子已吊上,不再来害孩子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