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民俗风情:生囝养囝(生育养育之女)(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伍
旧日陋俗
妇女不添养更是焦急,方法当然又是求神拜佛。或是去仙观祈梦求子或是元宵节去“大王妈”像下摸“童子囝”(泥童子系神社预放的)。桔林尚德村还有“送喜”的习俗。做法是:由神社牵头,为求子者“偷”供神蛋二个,脱“夫人奶”(陈靖姑)弓鞋一双,用鼓板运到求子家,弓鞋挂床头,蛋给夫妇吃。得子后,制双新鞋同脱的鞋一道还“夫人奶”。坂东还有更奇特的风俗:向柯洋仙等仙殿里“吉祥哥”求子,削裸体仙童“吉祥哥”的小鸡鸡的木屑片回家炖吃。据讲很灵验。得子后用光饼挂“吉祥哥”颈上酬谢,因为孩子就是爱吃光饼吧!“吉祥哥”何神也?民俗说法有二:一曰“舍人哥”,系“太子”,名刘聪(“夫人奶”属下),管生育的;二曰系释迦牟尼成道时刈吉祥草铺座位的童子(见《中阿含经》卷五十回)。真是莫名其妙。一个释尊身边的童子怎么会跑到道教仙殿来“管生育”?
一个小童子有能力“传种”吗?这很可能是原始社会生殖器崇拜时代遗俗吧。
如果怀胎常流产或产囝不成活,算命先生必说“妇身带煞”,婴儿被“天狗”吃了,要请道士“斩天狗”。“斩天狗”的方法奇妙而恐怖。谁家“斩天狗”,父母决不允许孩子出门。这是七八十年前的事,今人鲜有所知,不妨介绍一下。做法是:厅堂上搭三层桌,道士念咒搭“天桥”,摆设“王母蟠桃园”,目的是“骗来天狗到桃园观花吃肉”,然后施法力捉拿之。因此作法前还预请一人扮“黄斑饿虎”,头戴畚斗,扮虎样,叫虎声,伏瓦面;一人伏桌下扮“天狗”,叫狗声;还有二人扮王公王母(王公着黄衣,王母头戴花),立道士旁,口不断念“罗仙罗仙……”道士法衣法裙,怒目圆睁。念咒作法一阵后,天狗知要抓它,便捧一只供品鸡脱逃,“老虎”见“狗”逃,也捧一肉钵追赶。接着道士挥剑领“天兵天将”(群众)持红布包头的“旗头杖”急起直追,连追带喊,杀声震天。
追一阵后不见“天狗”,以示“天狗”已除,大家便折回家聚餐。又画“黄斑饿虎”之符贴门上,以防“天狗”再来。扮虎扮狗者也乐得肉、鸡回家享用。说穿了这不过是一场合伙骗食的把戏,哪里有什么“天狗”可斩?大约是因耗费太大,一般人家花费不起,后来便简化了,只由道士一人唱独角戏,念一阵咒后,用剑斩五只饭捏的“天狗”贮小瓮掩埋了事。
如系独子体又孱弱,父母怕“风吹单兜”,养不大,常以男扮女,取女名,穿花衣,以示“贱如女人”,容易养活;或把孩子给神佛“做契囝”(干儿子),在神庙寄名;或给多兄弟的父母做“契囝”,借以帮兴旺人家的“福气”;有人甚至给乞丐做“契囝”,取意像乞丐一样低贱,经得起风吹雨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