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中转站的文学可能(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北京、上海地铁早期站台都是开放的。清凉的黑洞颤动起来,窜出两眼贼亮的怪兽,让你恐惧,也诱惑着你,让你打着激灵压抑着邪恶的冒险冲动。道格拉斯主演的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开场不久,破产的投资银行家嚼着薯片,挤过站台上的人群,扑向冲过来的地铁。现在北京、上海的地铁都装上了玻璃屏障,纽约地铁应该还是老样子吧。合肥地铁到站有液晶显示屏提示,比点阵式亮小红灯也先进了很多。将来,合肥六号线、七号线建起来,自然也比一号线和二号线上档次,这是必然的。后发优势嘛。
相比之下,腐朽与没落的帽子抛到纽约地铁和美国基础设施的头上似乎也不算太出格。朋友从纽约回来,自豪感爆棚,像从发展中国家到了发达国家!那边路是破的,车是脏的,机场是旧的,司机是个刚刚移居纽约的南美老外,一路叽里呱啦烦死人还跑错了路。回到上海,除了空气,焕然一新。虹桥中转至合肥南站,网约了一辆专车,嚯,奔驰!司机白手套黑西装,温柔殷勤手脚麻利,提行李,递矿泉水,全程静音,微笑告别。“感觉太TM爽了!”
城市文明并不等同于光鲜的高楼大厦和喧嚣的车水马龙,更体现于角落里的精致,和细节处的人性化,除了硬件,重要的还要有软件,包括空气清新,食品安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公平公正,弱势群体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否人人老有所依,活得有尊严等等,当下中国城市正努力提升软件水平,但最直观最抢眼的还是硬件设施的高起点高水准。
如今,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两线运营,数线在建,城市的骨骼在伸展,都市的血脉在搏动,合肥进入地铁换乘时代了。我们的出行生活方式,我们对于这个城市的观察视角跟随着升级换代了。
地铁带来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中转、换乘,意味着分叉、分流,渠道的整合、资源的嫁接,推动文化与价值观的开放与多元化,对文学家而言,意味着素材的丰富,和更迫切的时代使命。
还记得美国意象派诗歌先驱、现代文学的代表庞德的短诗《在地铁车站》吗?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by Ezra Pound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dough
一张张脸
被人流冲乱
像花瓣
在黑色树枝上
因湿润而怪诞
诗人站在这里“黑色枝条”般的地铁站里,情绪低落,身心疲惫,忽然在阴暗、潮湿的地铁站台看到一张张花瓣似的面孔。其实,花瓣带来的欣喜和亮色是奇迹,中转站更多呈现的是上班族和普通人奔波辛劳的日常。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