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老子提到大丈夫这一概念,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配此称呼呢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国学#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道德经》
这一章是《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是德经的开篇,老子主要说明德的产生是因为道的丧失,仁的产生是因为德的丧失,义的产生是因为仁的丧失,礼的产生是因为义的丧失,礼则是忠信的衰退,是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这是因为有礼的存在,所以才出现了巧诈虚伪,出现了浅薄虚华。

道德经中,老子提到大丈夫这一概念,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配此称呼呢


老子对这种现象持批评态度,在他看来,大丈夫立身天地间,就应该抛弃浅薄虚华,回归到自然淳朴的轨道上来。下面我们一句一句的来看。
第一句,一个人,如果他具有上乘品德,他们是不会去追求表面上的德,而是内心深处自然本性的德,即使他们自己做了有德的事情也不会表现出来,认为这是应该做的,没什么了不起,你不表扬我我也不难过,这才是真正的有德。
第二句,一个具有下乘品德的人,他们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德,他们即使做了有德的事情,总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做了有德的事,其实这是一种境界不高,事没有真正品德的外在表现。

道德经中,老子提到大丈夫这一概念,究竟什么样的人才配此称呼呢


第三句,所以一个具有上乘品德的人,他们总是自然而然,依照自然规律去做事情,做完了就放一边,不去计较,这是自然的流露,是真正有德的表现。而一个具有下乘品德的人,他们在做有德之事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当做完以后他们就总是记得,总是提及,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别人忘记他,所以落得个下德甚至无德的地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