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写《肉蒲团》的人,一生就像开了挂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自兰溪北上,沿富春江一路北漂,便能到达杭州。
清顺治八年(1651),一个落魄大叔到了不惑之年,却变成妥妥的“三无人员”:一无功名,二无儿子,三无银钱。
这半生唏嘘境况跟他那仙之又仙的名字,一点儿也不沾边。一气之下,大叔决定改名易字,并喊出了兰溪夏李村最强音:我要发大财,我要生儿子,我要去杭州!
大叔原名李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你品,你细品,你再品!三年前,自负作“仙之侣,天之徒”的大叔,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到杭州西湖边上转悠一圈陶冶性情后,又号湖上笠翁。
“嗟我一生喜戴笠,梦魂无日去舟楫。”(《李笠翁一家言》卷五)
这一趟杭州行,李渔即将开挂。

那个写《肉蒲团》的人,一生就像开了挂


▲浙江兰溪李渔故居 图源:图虫创意
01 入仕也难,归隐也难
青少年时代的李渔才气横溢,赋诗作文大有可观,年纪轻轻就是名噪一时的“五经童子”。但跟小他30岁的友人蒲松龄一样,李渔也没那个举人老爷的命。
应乡试不第,又生不逢时。正当改朝换代,兵荒马乱,仕途坎坷的李渔只好退而耕钓。正如他在《应试中途闻警归》中所写:“诗书逢丧乱,耕钓俟升平。”
仕与隐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两条出路,再无他途可走。但凡有几分傲骨的士子在改朝之时,要么以身殉国,要么退隐不仕。
李渔曾想效仿姜太公直钩钓鱼,“且将香饵钓金鳌”,但是在清初,此终南捷径显然不通。他只好老老实实地效仿戴笠披蓑的渔翁,在故乡兰溪夏李村(即下李村)营构草庐,过起耕钓自食的隐居生活。改名易字聊以明志,也正是在此时。
拟向先人墟墓边,构间茅屋住苍烟。
门开绿水桥通野,灶近清流竹引泉。
糊口尚愁无宿粒,买山那得有余钱。
此身不作王摩诘,身后还须葬辋川。
——李渔《拟构伊山别业未遂》
夏李村有座伊山头,高不过三十余丈,李渔便在“先人墟墓边”,搭建了一座草堂,构筑他自己的乐园——伊山别业(即伊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