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程序员节,和“码农”聊聊35岁危机这件事(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完善自己就会有一席之地”
“我的职业定位后续应该有什么变化?”“职业寿命还有多久?”与赵缙类似,今年38岁的何捷也在35岁时自问过这些问题。不过与数年后仍在和焦虑缠斗的赵缙不同,她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找到答案并解除了危机。
“在十几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并不是一直在做软件开发工作,曾经有段时间跟写代码完全脱离去做过项目经理,后来又转回到开发上来。经过各种岗位的尝试,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开发,第一,喜欢;第二,能胜任,让我有精力兼顾家庭。”一番分析之后,何捷很快走出彷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现在,她能很自信坦然地面对别人诸如“你已经38岁了,怎么还在写代码?”的质疑,“我会告诉对方我工作做得很好,甚至可以比年轻人做得更好,并不存在年纪大了跟不上思路的情况”。
现在回想起来,何捷认为,自己之所以在35岁时对职业前景产生过短暂的焦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外界对程序员35岁危机定义的影响,不过她认为这一定义有其合理性,确实存在年龄大了精力不够、思维不再灵敏等客观情况,但在客观因素之外,程序员应该明确自我定位和自身需求,帮助自己应对这一危机。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软件开发者,如果能沉下心来去研究,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水平或管理能力,那就会有他的一席之地。”虽然还有四年就迈入35岁,但程序员侯志研相信自己不会受外界盛传的35岁危机影响,“因为我每天都在吸收新东西,保持学习的状态”。
程序员也能“越老越值钱”
面对35岁这道坎,似乎大多数程序员接受的解决办法就是转岗或转身离开,然而这一职业本身的进阶路径又该怎么走呢?
雇用数百名程序员的盛安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张纪伟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35岁危机的产生与目前许多软件开发奉行的流水线式工作模式有关:软件开发被拆解成需求分析、设计、代码、测试、维护等独立的环节来进行,程序员“前面”的有架构师、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等,负责敲定整个软件的框架和功能,最后剩下大量代码工作留给程序员去填。程序员就像一个复杂系统中的齿轮,虽然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却并不是整个系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这个市场的大多数价值都来自客户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如果你的开发工作就只有写代码,那35岁以后可能真的会往下走。到时候,体力不如年轻人好,学东西又不如年轻人快。” 张纪伟说道。
如何才能跳出怪圈?张纪伟认为,程序员职业的进阶版,简单来说就是要求程序员直接去对接客户,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业务特性和行业特征,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解决方案,而不是只写代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