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中那些“歪打正着”的成果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回顾人类科学发明的历史,在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一次失败的实验结果或实验的残次品,最终却变成了伟大的发明,正所谓“歪打正着”。
这种歪打正着的现象,在英语表述为Exaptation,在生物学中被称为扩展适应。扩展适应是一个在创新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机制,它被定义为,实现非初始设计目的功能的过程。
事实上,科学史上这一类“歪打正着”的发明有很多:
1、伟哥
药物“伟哥”的发明就是如此,“伟哥”实际上是一款失败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辉瑞制药公司当年是以研发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为目的,进行临床实验的,但是实验过程进行了几十天,任何效果都没有。
正当大家以为这次实验又彻底失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参加临床实验的男性患者都拒绝停药,询问之后才知道,服用了这种药,男性性功能大大增强了,这些尝到了甜头的实验者谁还愿意停药呢?
于是,“伟哥”就此发明成功,辉瑞公司将原本治疗心脏病的药物,直接转换为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药物,换个包装就开始销售了。不仅如此,“伟哥”一经上市就一炮打响,迅速畅销全球药物市场,成为红极一时的知名品牌。

科技创新中那些“歪打正着”的成果


另一个歪打正着的例子,则是日本的田中耕一,他因一次失败的实验而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田中耕一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学的是电气工程专业,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勉强拿到学士学位后,他希望能进入索尼公司工作。
但在第一轮的竞争中便被淘汰了,无奈之下只能进入一家小公司工作。1985年,这家公司打算开发一个测量仪器,用于使用激光实现质量分子的分析,田中耕一被选进了这个项目小组。
分子的单位很小,例如蛋白质分子的质量仅有万亿分之一克,要想使用“质谱”将它分析出来当时还是世界难题。田中耕一曾多次尝试过向液态样品中添加辅助介质,希望能够提升蛋白质分子离子化的成功率,但均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此时,一名同事建议他可以尝试使用超细金属粉末钴粉来吸收光能,这种作用与激光差不多,只是需要一种物质来悬浮钴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