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浅析西宫暴力事件的可能性及和解方式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相互找到,然后一起发光,这种光才能把那个压榨的阴霾照亮。 ——熊浩
作为一部难得直接把“校园暴力”放到台面上谈的成长电影,《声之形》的普世价值应该是比较高的,然而豆瓣却只给出6.8的评分,真的如网友所说的是感情线和西宫的“圣母”情怀拖了后腿吗?
日本的动画电影普遍都存在两种进行成长的话语模式: 一种是高度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与大时代背景相挂钩,如《千与千寻》就是以泡沫经济危机下的日本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千寻在两个世界保留了“真我”的故事;另一种则是主动淡化时代背景,去突出个体的生存空间,如新海诚的新作《天气之子》就是在隔离时代下淡化了阳莱的使命感。跟前者不同的是,这类型的“成长”会更加重视青春的主体和个体的成长状态。去除掉历史文化这种不可逆因素带来的悲剧,成长就容易变成了一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依旧有温情的旅途。《声之形》结尾的“互相救赎”,就是占了这种优势。在讲“和解式”的救赎是否应该存在之前,我们先谈谈事件的动机以及主角的成长历程。
西宫暴力事件的背后是难以被纠正的处事观和生存方式
《声之形》最大的亮点在于把“校园暴力”和“残障人士”糅合起来,生成了一个不太容易被观众理解的西宫硝子。影片出现了以石田为首的小群体采用了各式各样的手段去“拒绝并绞杀”西宫,如抢走她的助听器,在黑板上涂字攻击她,把她用来交流的本子扔到水塘里,最后作为受害者的西宫在这种不带掩饰的“校园暴力”中主动离开了。
跟大多数受害者不同,西宫的退出不是对“校园暴力”的反抗和隐忍而是对自己的惩罚。听力障碍使她成为集体中特殊的那一个,为了恢复集体的统一,她成为了被牺牲掉的那个。因残障而与世界隔离的西宫在习惯性沉默中萌生了一套自己的处事观,身躯的不完整使得她自卑地认为自己不配活得好,更加不配给别人添麻烦,哪怕这种麻烦不是自己刻意带来的,但也是听力障碍带来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