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军搏命处:各方势力为何拼死争夺赖户内海?(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18世纪绘制的濑户内海全图
这张地图,海岸最右侧城市是大阪城,右下角为堺港,从右至左的大型岛屿分别是淡路岛、四国岛、九州岛。无数船只在濑户内海漂游,将各类物资与人员运输到各地。
但是,如果我们看现代卫星地图,会发现濑户内海的实际形状是这个样子。

日本水军搏命处:各方势力为何拼死争夺赖户内海?


来源/现代卫星地图
很明显,18世纪的地图把濑户内海画大了很多,四国岛、九州岛的面积则被画小了很多。而且,四国岛、九州岛的沿海部分都显得更“尖锐”,内陆部分更狭窄。
这是面积和形状画错了么?不完全是,从细节来看,狭小的淡路岛的面积比例和形状就基本是正确的,这说明那个时代测绘技术虽然不发达,但基本比例是不应该错的。
再来看另一张整个日本的古地图,出自于亚伯拉罕·奥特柳斯(AbrahamOrtellius,1527-1598)编制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全球地图集。

日本水军搏命处:各方势力为何拼死争夺赖户内海?


绘制/AbrahamOrtellius 来源/全球地图集
这张地图里,越是靠东的部分就越狭小,导致图中的濑户内海部分几乎跟整个本州岛东北部一样大。原因在于,当时欧洲正处于大航海时代,商业与海路越发达的地方就越容易了解、自然会充斥在地图里;而反之便无人问津,在世人眼中的“面积”就会小很多。
综合来看,古地图不仅仅反映地理概念,更反映着当时各地的经济状态。地图上标记的城市和道路越多,就象征这片土地的人口多、经济更发达,而一片海域及其沿岸被描绘得更广阔,就意味着这片海域更是生机勃勃。
海上高速:日本对外交流往来的不二通道
如今提到濑户内海,多数人很难有明确概念,更难理解濑户内海在中世纪日本有何种作用。的确,现代货运偏于重吨位远洋运输,客运偏向于更加快捷的铁路与航空运输,相比之下,濑户内海各地遍布的浅滩礁石让这片海域无法容纳数十万吨级的货轮,运输速度更没办法与铁路与飞机相提并论。想要理解濑户内海的作用,必须把人类的工业能力回推到工业时代以前,回推到货船吨位在几百公斤、陆地道路泥泞不堪的时代,回推到日本眼中的世界只有东亚大陆的时代,才能理解濑户内海的“海上高速路”作用。濑户内海是从关门海峡到如今大阪湾的一条狭长海域,这片海域夹杂在九州、四国、本州三大岛屿中间,风浪极小,便于小舟行驶。日本只要想对外交流,就必须走濑户内海这条交通大动脉。公元7世纪至10世纪,日本向外派出5次遣隋使、20次遣唐使,都以如今大阪湾的住吉津为起点,随后沿着濑户内海一路向西航行,穿越关门海峡。为了让出海船只得到补给,日本僧人行基在天平年间(729-748)在摄津、播磨两国修建了五个港口,其中的“大轮田泊”正是后世神户港的滥觞。

日本水军搏命处:各方势力为何拼死争夺赖户内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