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今年第10次,“卷土重来”的沙尘暴能根除吗?(7)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相比较其他空气污染,沙尘暴天气是一种自然占主导力量的现象,它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以上,如果不是人类的好恶,它甚至很难被称为“灾害”。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每年来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沙尘中有约2800万吨沙尘漂洋过海到达南美洲,给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约2.2万吨磷肥,从而滋养和弥补热带雨林损失的养分;数百万年的尘降是北方深厚黄土层的来源,也“滋养”了日本海、北太平洋区域的渔场。
相比较浩瀚的沙漠、戈壁面积,中国几十年来的努力所“点绿”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国家林草局今年3月的官方通报中提到,近年来,中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中国仍有257.3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特别是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始终是巨大且永久性的沙尘源。
“总体来讲,在沙漠的边缘、靠近河流的地方,我们做了一些治理的工作,然而,这也就是占了170多万平方公里沙漠当中的6%~7%。从根本上来说,绝大部分沙漠都处在极度干旱区,年均降雨量都是几十毫米甚至更少,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张小曳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
另一边,治沙过程中一些不科学、不理性的行为,反而对生态环境起到了反作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主任薛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近年来,由于防护林的植被单一、密度过高,导致防护林出现退化、死亡的情况。
一位在基层从事治沙工作的学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中谈到,现实中,治沙工作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我们可能还是过多强调防沙治沙和植树造林的新增面积,甚至把它变成了一个行政指标”。
张小曳说,如今,在科学界,对沙尘暴的研究已经从对其科学的认识转向了如何防治沙尘暴,尤其是预报、预警。在他看来,未来,人类能改变的比较有限,而更加精确的预报和预警,则可以减缓沙尘暴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沙尘暴是大尺度的陆表过程,涉及气候变化和区域人为活动。”前述从事多年治沙工作的基层研究人员希望,公众不要因沙尘暴重访就全盘否定中国多年来的防沙治沙成绩。也许,在下一次沙尘暴来临的时候,我们还会思考:怎么才能更好地防沙治沙?而普通人能做的,可能只是关闭门窗、减少出门、戴好口罩。
(实习生李金津对本文亦有贡献,文中刘松、韩冰为化名。)
发于2023.4.24总第108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沙尘暴“卷土重来”
记者:彭丹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