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精神的文化解读与传播阐释(6)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三、抗疫精神的弘扬: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传播
在跨文化传播中,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文明交流互鉴,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新冠疫情发生之后至今已经一年多,全球抗疫实践使得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得到审视和反思。中国乃至东亚儒家文化圈的表现,使得人们重新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价值与巨大作用。这有利于跨文化传播从“单向凝视”向“双向对视”的迈进。中国跨文化传播的一个问题
就是对自己的文化研究得不够透彻,脉络不够清楚,容易浮在表面。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一)革新传播理念,加强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
一种文化经过跨文化传播之后应该是生成性的,生成一种新的文化。媒介的重点,在于中介行为,经由中介行为,中介关系所连接的两者都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文化。史安斌强调不同文化主体经由全球性媒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重新塑造。跨文化传播,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从传播策略来讲,与在地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更易被接受。从解决人类文明的危机视角来看,中西交融的方式更有利于文明的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的状况。
在文化交流中,以文化对话为目标,以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为旨归,中华文化价值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宝贵资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儒家文化不是一神论,是同心圆结构,可以根据远近亲疏的不同一圈一圈向外扩散,因而能够容纳其他文化,不会因信仰不同而产生文化的对抗。中华文化自身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即是最好的证明。双向交流也包括对他国文化的学习,在文明对话中,发生化学反应,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对他国文化的关注、交流可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丹麦科学家波尔的量子力学深受中国太极文化的影响,屠呦呦青蒿素的发明是西医在中医药的基础上创新的成果。文化之间的交叉模仿一直在进行,文化对话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助于人类共同问题的解决。
中国抗疫中的生命至上等理念,被西方国家有识之士所称道。后疫情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不只被国人进一步认识,化为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在西方也会引发“冲击波”式的文化反思。这种“冲击波”背后所蕴涵的民本价值观、责任主体性等也会被进一步认知,进一步深化。我国一定要革新传播理念,紧紧抓住中国取得抗击新冠疫情巨大成就的时机,抓住全球全力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机,实现“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