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灵魂出窍”?(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来源:pixabay
Vesuna和同事的研究所取得的大部分成功,都有赖于氯胺酮可逆的游离作用。在亚麻醉剂量上,这种神奇的药物能引起游离,帮助止痛(镇痛),还具有抗抑郁、防自杀的功效。在这种剂量上,脑电图(EEG,在大脑表面探测神经元活动)显示,氯胺酮可以大面积抑制8-12赫兹的振荡。而在能诱导无意识的更高剂量上,EEG 显示,人类大脑的额叶出现了在低频(1-4赫兹)与高频(27-40赫兹)之间切换的节律。考虑到大脑表面的大部分区域都发生了这种改变,研究发现只有一小层深度细胞能特异性地诱导游离便格外令人震惊。据我们所知,氯胺酮之前从未报告过Vesuna等人描述的振荡。这很可能是因为表面EEG记录无法探测到皮质深部产生的局部节律。
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越来越精密的仪器,能以高时间分辨率精准操控神经环路。Vesuna和同事的工作凸显出这些进展能如何帮助研究人员探究意识的本质。它们还在改变麻醉学这门学科——让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麻醉是如何让人无意识的,这些机制如何与自然睡眠重叠,人类又是如何在麻醉过后恢复意识的。对于意识和麻醉的研究也有交集,因为麻醉是诱导可逆的意识改变状态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式。理解这些改变状态的神经机制,或能开发出新的技术来调控意识、抑制疼痛,同时避免现有药物会带来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和血压变化、呼吸停止、谵妄和恶心。
游离的复杂状态只有人类才能充分描述,因为只有人类才能报告他们的感受。比如,要证明氯胺酮的游离和镇痛功效是相互独立的,就必须在人类身上进行研究。今后,给人使用游离性药物的研究将继续备受关注——比如揭示Vesuna等人报告的脑节律与氯胺酮的各种有用功效之间的联系(如果有的话)。这类研究还应包括能弱化氯胺酮诱导游离作用的药物,比如苯二氮和拉莫三嗪。进一步理解氯胺酮如何改变脑节律和相关的行为状态,还有望开发出针对有慢性痛、抑郁症,甚至是游离性疾病患者的疗法。
不过,这些研究做起来难度很大,因为研究深部皮质节律只能在颅内植入电极的人身上开展。由于伦理原因,只有因治疗需要植入电极的人才能参加这类研究。我们深深地感激他们,是他们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理解人类大脑的内部运作方式。
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