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驼道的源流秘史(17)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山西民谚素有“南绛(绛州)、北代(代州)”和“商埠经济多门路,财源如水流代州”的说法。对于代州及雁门关当时的城市建设和商业贸易的繁荣程度,元末明初的大作家施耐庵在其名著《水浒传》中,曾描述道:“且说鲁智深走到代州雁门县,入得城来,见这市井闹热,人烟辏集,车马骈驰,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诸物行货都有,端的整齐……”即使人们现在到雁门关考察和旅游,还能看到那厚重的青石板路上深深的车辙和蹄印,仿佛听到人声鼎沸、驼铃声声、马蹄阵阵,不由地引起后人滴血的思考和创新的冲动。
时至今日,雁门关镇边祠前仍存有6通捐资修缮雁门关道路的石碑: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留芳百代》碑、《修雁门关道路碑记》和宣统二年(1910年)秋月的一通残碑,以及《张家口布施碑》、《丰镇布施碑》、《太谷县布施碑》。碑上镌刻了来自河口镇、赊旗店、广武镇、丰镇、山阴、太谷、万全、多伦、张家口、归化、包头等地2700多家捐资修缮雁门关道路的商号名称。由此可见,雁门关作为“南三线”(长江南北)晋商驼道和“北三线”(长城内外)晋商驼道汇总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在这些江西、河南、山西、河北和蒙古商家的心目中是何等重要啊!
与此同时,还有一块更重要的历史物证,即清朝乾隆36年(1771年)代州知州立于雁门关的关帝庙前门廊上的分道碑,晓谕士商军民人等:“雁门关北路□靠山崖,往来车辆不能并行,屡起争端,为商民之累。本州相度形势,于东路另开车道。凡南来车辆于东路行走,北来车辆于西路经由,不得故违干咎。”这通石碑的内容,是当时的官府鉴于往来于雁门关的商旅、军旅、佛旅太多,交通运输繁忙,人、车、驼、马、骡填隘,在加修了第二条道路(复线)后所出的告示,现在已成了中国保存最早的道路交通法令文物。
川字形晋商驼道的始终与路线图
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桐油、书画、笔墨、猪鬃、调料、竹制品产于长江以南地区,金属器物、工艺品、乐器、粮食、布匹、棉花、颜料、食盐、食碱、硫磺、红糖、食油产于长城以南地区;而长城以北地区以及蒙古、俄罗斯、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伊朗等,正好需要这些物品。反之,中国长城以北地区以及蒙古、俄罗斯、朝鲜、阿富汗、伊朗等,所生产的牛、羊、驼、马、皮革、毡子、毯子、羊绒、马尾、人参、香料、玉石、玻璃器皿等,则又是长城以南地区所需要的。所以,双方的互补性强和商机巨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