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驼道的源流秘史(2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第一,晋商驼道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的国内贸易通道和中国与外蒙古、俄罗斯、朝鲜、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欧洲地中海地区等的国际贸易通道。通过驼队、马帮等的运输,长江以南地区生产的茶叶、丝绸、瓷器、桐油、生漆、竹制品、无患子、皂角、大料、猪鬃、宣纸、书画、笔墨和长城以南地区生产的食盐、漆器、犁镜、铜镜、银碗、神龛、佛像、棉布、麻绳、粮油、辣椒、烟丝、蓝靛、硫磺、食糖、蜡、纸张、砚台、农具、中药材等,得以与中国长城以北地区,以及外蒙古、俄罗斯、朝鲜(包括今韩国)、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等国家生产的牛羊、驼马、皮革、马具、刀剑、北珠、毛毯、地毯、毛毡、驼绒、人参、鹿茸、锁阳、苁蓉、胡椒、枸杞、葡萄干、玉石、香料、钟表、玻璃器皿,以至猎犬、猛禽、菜类和各种植物种子等,进行贸易和交流。
第二,晋商作为中国商业的一面旗帜,益国利民,他们所创立和投资的商贸业、金融业,带动了各地与之密切相关的商行、客栈、酒肆、茶楼、饭馆、牙行(经纪人)、镖局、银楼、澡堂、古董、诊所、药铺、戏院,以及兴起粮店、磨坊、油坊、绸缎庄、瓷器店、扇子店、香粉店、灯笼店、戏装铺、乐器行、擀毡、硝皮(熟皮子)、裁缝、杂货铺、建筑等行业,产生集群效应,并形成不少店牌、招幌、串灯密集的新城镇,推动了全国城市化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当地民众就业、人才培养、市场繁荣和整体生活水平,使中国长城以北地区与长城以南地区逐渐趋于经济一体化。
第三,晋商是国家的“隐形军团”和货币战争的主力军。视野开阔、活动范围广的晋商,其实就是秦军、汉军、魏军、晋军、隋军、唐军、宋军、明军、清军的物资供应商和不在编的后勤保障部队,以及直接和间接的情报机构。“南三线”和“北三线”晋商驼道的开辟,有效地服务于边镇驻军和作战部队,巩固了历朝历代的中国边防。同时,可以推理,“晋商军团”肯定多次参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货币战争——至少北宋(汉族)与辽国(契丹族)澶渊之盟后的167年间和南宋(汉族)与金国(女真族)隔江对峙的107年间,恰好地处万里长城雁门关以南且素有经商传统的“晋商代州帮”,在“岁币 自由贸易”的大好商机面前,绝不会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吧?
第四,晋商驼道是“精英移民”和“贫民移民”结合之路。中国历史上的山西,并不仅像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经常宣传的晋东南与冀西南交界处“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小山村大寨形象,也不是如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不时报道的开矿出事故和官商勾结的煤老板形象。这些“土而黑”的典型案例,留给人们的肯定是以偏概全的负面印象。不过,无可争议的是,真实的山西在人才和人口上对祖国的突出贡献,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唐朝时期,从“贞观之治”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和“开元盛世”李隆基,到裴寂、刘文静、柴绍、尉迟敬德、温彦博、裴行俭、裴矩、狄仁杰、薛仁贵、张说、裴耀卿、白居易、柳宗元、王昌龄、王维、王勃、王之涣、王翰、张巡、卢纶、温庭筠……无论经国执政、统兵作战,还是创作诗词、舞蹈、绘画、音乐,山西出人才最多(一半宰相出自山西);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