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广州·粤韵|三塔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梦想与荣光(10)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莲花塔明代修成
成往来商船航标
明代万历年间,南粤瘟疫横行,李惟风等番禺举人将其归因于莲花山大规模采石,伤了“地脉”,力陈建塔。1612年,宝塔建成,因莲花山多砺石,故取名“石砺塔”,因其附近山坡上有一块天然狮形岩石,又称“狮子塔”。
实际上,中国的塔并非自古就有,而是由国外传入的,传入之初,塔被音译为“浮屠”。明代时期,“浮屠”文化极为兴盛,许多地方大兴建塔之风,以保平安。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版《番禺县志》记载,明代有南海监生庞端业等冒认税山,招商开采,伤了“地脉”。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番禺当地举人李惟风、刘如性、林彦枢、崔知性、梁瑛告官封禁,在山上修建了高塔,这就是今天的莲花塔。
明清时期,广东古塔多建于城市主要水系临岸、山丘之上,或水流交汇、变向之处,或急湍之处,并与其他古塔或山体遥相对望,以引导船只。特别是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远洋商船云集于此,高塔相互呼应,航标意义更为明显。
莲花塔高耸于珠江上,对商船起到了导航功能。《南海百咏续篇》称之为“海舶表望”。自秦汉起,广州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门户。因此,历代人们选址修建高塔时,都会考虑古塔兼作航标的功能。如广州城内建于唐初的光塔,“夜则燃火,以导归帆”。广州城外“三塔”与城内高塔遥相呼应,引导来往商船。
莲花塔屹立400余年,见证了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
历经多次修缮
成历史文化遗产
莲花塔屹立400余年,见证了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1840年6月,英国47艘军舰和4000军人抵达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中华民族被拖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近代史。1938年,日寇入侵广州,来到珠江口,见莲花山上有城墙,怀疑莲花塔内可能藏有中国军人,发动炮击,将二、三、四、七层东南面塔身轰烂,莲花塔上弹痕累累,但“虽烂却不倒”。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